谢乔启用打开官学的详情,可招募先生的列表里,有且仅有[谢均]一个人。可见榆安城的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发展教育迫在眉睫。
住在同一屋檐下,谢乔之前好奇过谢均的身世,略微打听了一下。毕竟系统给他打上了“治才”的标签,在遇见谢乔之前,他拥有学识,却只能在偏远的敦煌城重病垂死,身边无亲无故。
从谈话中,谢乔震惊地了解到,谢均曾是郑玄身边的童子。郑玄当年游学关西,拜在马融门下时,将只有几岁的谢均收在了身边。
说到郑玄,谢乔自然清楚,是汉末的经学大儒。扶风马融门下,郑玄有一位同门师兄弟,即“汉末三杰”之一的卢植,也就是刘备和公孙瓒的先生。
既然谢均曾长时间跟在郑玄身边,耳濡目染,所以被打上“治才”的标签这就不奇怪了。
谢均为敦煌人士,隨郑玄回青州,后来听闻父母病逝,于是辞别郑玄,回乡丁忧,一直到现在,成为了谢乔麾下的一名谋士。
考虑到谢均大病在身,只是挂上了县令的职位,在官学里担任先生自然也不现实。所以官学只能成为闲置的建筑,得等谢均身体好一些,或者等她从别的地方“诓”一些有文化的人回来才行。
签到第二十九天,无特殊獎勵。
但在这一天的傍晚时,榆安的城门楼下迎来了一支商隊。
谢乔跑上门楼观望,城下约十五六人,长列的骆驼,骆驼身上跨着货物,确认是一支商隊无疑。
“姑娘,城中可有驿馆?”商隊为首的一个皮肤黝黑、身形偏瘦的中年男人扯着嗓子,朝门楼上扶在女墙边上的谢乔喊。
周仲早年间便随着叔父的商队往来长安与西域间,西域三十六国他几乎去遍了。只是这些年河西、西域兵祸不断,丝路几乎断绝。
如果日子好过,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然而他流年不利,日子一天比一天困苦。回想起年少时周流天下、财源滚滚的时光,周仲常常泪流满面。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打听西域的消息,前些日子听闻履新的西域长史颇有威望,丝路上盘踞的匪寇望风披靡,西域已有安定下来的趋势。
终于,周仲把心一横,掏出全部的家底用以囤货,决定豁出去一次。凭借着早年间积累的经验,周仲详细记得每一国最紧俏的商品,针对性地囤货。
在他囤的这些货品中,由以瓷器为最。二十年前他随叔父入大宛一带时,当时的大宛国主尤爱瓷器,他们的瓷盏竟然换到了大宛人最珍视的大宛马。而后回长安转手一卖,卖出了两百贯的高价。
虽然过去了二十年,可能大宛国主如今更换了多少都说不清,但瓷器依然是西域的紧俏货。还能卖给安息人,据说他们会将瓷器再转卖到更遥远的极西之地。
周仲费了相当多的口舌,才召回了昔日一同入西域的商队成员,并挑选了几个武力不俗的武人携带兵器作为防卫。
半个多月前,商队自长安出发,日行百余里,一路出三辅,经河西四郡,一直走到了这里。
周仲凭借二十年前的记忆,记得这里曾有一处聚落,计划在天黑前赶来歇息一夜。然后明日再行一天就能赶到阳关,出阳关就是西域的地界了。
可临近原先的聚落时才发现,周仲猛然发现,曾经只有十来户屋舍的小聚落,摇身一变,居然变成了一座城池!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