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两个名字,黄意停下笔,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两人,你都认得?”
两日后,马信正式成为了军户,并在据点分到了一户属于他的屋舍,这是他们在这个陌生地界的家。
跟随他从阳城山下营寨来迁徙至此的同伴,以家庭为单位,全都有了各自的活计。约七十户和马信一样,选择成为军户,并均匀分配去了另外四处据点。
其余的,有各自手段能力的,选择去做织工、匠人,缺乏技艺的,也有去做了力工,他们迁去了百里地之外的龙勒县城和一百五十里外的榆安城,据说也都无偿分到了各自的屋舍。马信替自己也替同伴开心,屋舍是起点,是家,天大地大,有家,就有了一切。
马信和妻子邹绵认识了同为军户的邻居,郑柘和杨荷。
他们早一年成为了军户,家中已然井井有条,郑柘在长城戍边,平日里操练、巡逻,杨荷操持家务。院中搭建的窝棚里养着好几只鸡,母鸡天天下蛋。但最让马信觉着神奇的,是他们在院子的角落里,巴掌大的小地方垦地种植,麦子长势又密又好,除了种麦子还种了些果蔬,即使株间几乎没有空隙,也丝毫不会影响干扰。郑柘告诉他,这叫神奇土壤,所有的作物
种在上面都能快速生长,且无需过多料理。这种神奇土壤他也会有,不过要等一等,等到主公回来。
郑柘和杨荷夫妇称那位谢姑娘为主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公是顶顶的好人”。主公谢乔去年送杨荷进榆安诊治,具大夫不光医好了她的头风,顺带还调养好了她的身体,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页?不?是?í????u???e?n?2????????????????m?则?为????寨?佔?点
从和邻居的谈话中,榆安这座城池的名字总是传进在耳朵里。郑柘还推荐他可以将女儿阿采送去榆安的学堂念书。军户子女入学堂是不用花钱的,郑柘和杨荷将来也打算把孩子送去榆安。
闻言,马信纳闷,“女娃也能念书吗?”
“马大哥,男娃女娃都能念书,主公颁布了法令,凡从学堂出来的,不论男女,均有机会在此地为官。”杨荷说。
郑柘也附和,“这边的军户好些都将女娃送去学堂,有比你家阿采还小的,官学的先生待人很好的,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想得慌,还能去看,逢年过节也能把人接来团圆。”
马信眉头漾开,其实他感觉得到阿采可能会喜欢念书,在她比现在还小一些的时候,他吟诵些经文,她话还说不利索,都会跟着学样,隔十天半个月再去问她,她还能精准地复述出来。
第二日,马信和邹绵领着阿采去了一趟榆安城,找黄先生就能安排马匹送他们过去。如果黄先生不在,就找那户屋舍的其他人办,这是军户的特权。
站在官学的学堂外,耳畔是郎朗的读书声,马信仿佛一下回到了年少时光。转头看阿采,她垫着脚尖,目光憧憬地望着望着窗内的景象,望着好些和她同龄的孩童,羡慕极了。
……
经过首次战役的失利,皇甫嵩已经意识到了黄巾的锋芒。黄巾势头方兴未艾,士气高涨,但总会衰竭的,没有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是以,他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消磨其意志。
大军全面展开阵势,但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伺机寻找机会。只要守住雒阳的东大门,不威胁到京畿地区,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期间,谢乔被派去率领骑兵滋扰游击阳城一带的黄巾。这个任务谢乔十分乐意去做,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但阳城一带距离营寨极近,除去谢乔这一支,还有三支骑兵领到了相同的任务。其余部队则按兵不动,保持警戒。
皇甫嵩体恤出营将士的不易,将军需更多的往他们这边倾斜,这就导致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