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是古代的六畜之一,狗肉在汉朝是非常流行的,上至皇宮,下至民间,时常出现在餐桌上。
但她实在吃不慣,心里也有些犯膈应,便直接悉数收走,眼不见心不烦。
经过谢乔偷天换日的操作,桌案上的菜和酒瓮里的酒都很快就见底了。
于是,她习惯性往旁边瞥,惦记上了梁国傅子易。
这位梁国傅,大约年逾五十,胡须花白,脸上眼尾开始长出皱纹。他坐得笔直端正,脖子高昂,仪容仪态都端着,还不时朝主位上的梁王刘弥使眼色,提醒他注意举止,少饮酒,切莫乱了作为国君的分寸。
身为傅,显然是非常称职的。
但这也就导致了他本人桌上的肉菜基本没怎么动过。
这场接風宴已经接近尾声了,他现在都不怎么动,这一大桌子指定是浪费掉的。
想到这里,谢乔蠢蠢欲动,心里如同有一万只蚂蚁在爬,她超想張口。但考虑到自己初来乍到,实在有些不妥,恐失了礼数,落下口舌。
而且这位,一看就是很注重礼数的。
大概是感受到了谢乔落在自己身上的灼热目光,子易忽然侧过身来。
电光火石间,谢乔在他有偏头动作的刹那移开目光,反应能力堪称一绝。
她低头看着自己案前盘子的花纹,听见对方在问:“谢中尉,前线战事如何?”
“王师神勇,兵势一交,蛾贼溃不成军,覆灭只在旦夕之间。”谢乔抬头看向他,斟酌字句后答。
吹嘘天子的军队,贬低乱臣贼子,是大汉王朝的政治.正确。
“如此便不足为惧了。”子易言毕,点点头,端起酒爵慢饮。
谢乔甚至没有听见他吞酒入喉的声音。
“那太好了,国中百姓总算能避开兵祸,得以修生养息。”刘弥道。
这时,坐在对面的梁国相徐济有不同意见,“大王,黄巾虽溃,然夯筑城墙、募训郡国兵卒之事,不宜懈怠。”
子易神色微变,“徐相君,此大王私宴,何必议论公事?”
“此乃国家大事,为何不能议?”徐济反问。
二人目光对视相逼,一时间,原本轻松的接风宴上剑拔弩张。
看这模样,两个人这样的斗法,应该是常态了。
谢乔索性便不再理会,反而趁旁边子易分神的工夫,尝试动他案上盘子里的熏肉。
她发现自己是能隔空收取打包的,但应该有距离的限制,再远就不行了。
当然,她也不全收,还是要在盘子里给他留一些的,否则对方肯定会起疑,不利于长久的发展。
场面氛围太过紧迫,刘弥如坐针毡,转了转眼珠子,岔开话题,问谢乔:“诶孤忘了问了,谢中尉哪里人士?”
“回大王,下官敦煌人。”谢乔答到。
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道,还是明知故问的。如果真不知道,没有提前打听新任中尉的来历,证明他确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