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传送的出口位于南和县城外的一户破败的农户家的茅厕。
系统隨机总是这些下三路,谢喬无力吐槽,掩鼻忍着恶臭出来。
她借着【輿图】功能,辨别方向。
沿途,树梢上挂着半截杏黃旗,旗面“岁在甲子”的朱字已褪成赭色,像干涸的血迹缠绕枯枝,战争的惨烈可见一斑。
流民蜷缩在槐树洞中,老妪用陶片
刮取榆树皮,碎屑刚落下便被分食殆尽。
面对西凉骑兵的雄壮軍仗,流民们蜷缩在路旁的树荫下,瑟瑟发抖,眼中满是惶恐与绝望。他们的衣衫褴褛,面容枯槁,骨瘦嶙峋。
孩子脸如碳灰,紧紧瑟缩在母亲的怀里,不敢啼哭。
河北战场的惨状,谢喬早已有所预料。
她深知,战火肆虐之下,当地百姓必定流离失所,饥寒交迫。
是以,此行她除了带上軍马,还特意从榆安城百姓中挑选了几名慈眉善目、语气温和的女子,隨队出发。
这些女子身着素衣,举止温婉,与那些孔武有力、殺气腾腾的骑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谢乔给她们布置的任务是,留在端口附近,接济难民,筛选西凉人口,为他们引路。
当然,筛选的標准并非是否年富力强,基因是否优质,理论上,受战乱影响的百姓都能成为入籍西凉,只需要筛除掉那些欺男霸女、品行不端者。
相较于骑兵,这些女子显得不那么具有攻击性,更容易让难民放下戒备。
流民们起初还有些迟疑,但看到她们手中捧着热腾腾的食物,眼中渐渐燃起了一丝希望。
陳英原住敦煌城,匈奴攻城的那场大火几乎夺去了她的一切,她本心如死灰,却得谢县长收留,已在榆安安稳生活两年余,她承着谢县长的恩,此次谢县长要用人,她当仁不让就来了。
陳英从包囊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肉馅饼,递给一位瘦弱的老人。
她声音轻柔,眼神中满是关切:“老人家,先吃点东西吧。”
老人被肉饼香气勾住,颤抖着接过,眼神中有些难以置信,随即低下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其余流民们小心翼翼地接过肉饼,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陈英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他们吃完,时不时递上一壶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