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阎忠看了一眼旁边的谢乔,欲言又止,对皇甫嵩低声道:“皇甫公,此事关重大,恐不便有外人在场。”

皇甫嵩摆了摆手,语气坦然:“昭奕乃我信重之人,非外人也。伯道尽可直言。”

阎忠不再犹豫,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压低了声音,娓娓道来:“夫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今将军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将何以享大名乎?

今将军受钺于暮春,收功于末冬,兵动若神,谋不再计,旬月之间,神兵电扫,攻坚易于折枯,摧敌甚于汤雪。虽汤、武之举,未有高于将军者。身建高人之功,北面以事庸主,将何以图安?[1]”

阎忠突然话锋急转,语出惊人:“今黄巾已平,皇甫公威震天下,手握重兵,声望如日中天!而汉室衰微,阉宦弄權,朝政败坏,天下离心。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皇甫公何不……”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极其明显——劝皇甫嵩趁此机会,效仿古之權臣,夺取朝政大权,甚至更进一步!

他认为皇甫嵩有能力“顺时而动”,取代衰朽的汉室,自立以安定天下。

皇甫嵩闻言,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桌案,厉声喝道:“住口!汝安敢出此大逆不道之言!吾世食汉禄,深受国恩,岂能行此不忠不义之事!速速退下!念在旧日情分,吾不追究,若再敢妄言,休怪吾不念旧情!”

他忠于汉室之心,可见一斑。阎忠的这番话,无疑触碰了他的底线。

阎忠脸上露出一抹失望之色,他看着皇甫嵩,似乎还想再说些什么,但看到皇甫嵩决绝的神情,最终只是长叹一声,躬身行了一礼:“既如此,忠告退。”

说罢,他转身落寞地走出了大帐。

谢乔站在一旁,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剛才发生的这一段,在史书上亦有记载。

阎忠此人,有胆识,有眼光,更能看清天下大势,只是选错了劝说的对象。

皇甫嵩忠诚可嘉,但也因此错失了改变历史走向的机会。

看着阎忠落寞离去的背影,谢乔心中一动。这样的人才,不能放过!

她向皇甫嵩告辞,快步追了出去。

在远离中军大帐的一处僻静角落,她拦住了阎忠。

“阎先生,请留步。”

阎忠停下脚步,回头看着追上来的谢乔,眼中带着疑惑:“谢府君寻忠,不知有何见教?”

谢乔不拐弯抹角,开门见山:“先生方才所言,虽未被皇甫公采纳,但在乔看来,却是洞悉时局的真知灼见。”

阎忠眼神一凝,审视着谢乔:“府君此言何意?”

“汉室倾颓,非一日之寒。阉宦当道,外戚专权,党锢之祸,黄巾之乱,桩桩件件,皆在动摇国本。”谢乔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皇甫将军赤子忠心,然愚忠于将倾之厦,非智者所为。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与其坐视社稷崩坏,生灵涂炭,何如……”

她没有把话说完,但那未尽之意,与阎忠刚才对皇甫嵩所言,如出一辙。

阎忠震惊地看着谢乔,他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女国相,竟然也有如此“离经叛道”的心思,而且胆子比他更大,直接向他这个刚刚“失言”的人挑明。

“府君……”阎忠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谢乔微微一笑,目光灼灼:“先生有匡世之才,安天下之志,何必因一次受挫便心灰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