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虽然摊主报出的价格着实不低,一小袋土豆或几根玉米就要数十钱,牛羊肉更是按斤两算,普通百姓只能咂舌摇头,望而却步。

但那些随着名士大儒前来的富家子弟、豪奴管事,以及嗅觉灵敏、不差钱的商贾们,却眼睛发亮。

“这土豆,给某来五斤!”

“玉米某要十根!”

“这牛肉看着不错,某全要了!”

摊主们也不多话,收钱、称重、打包,动作麻利。

有人问起详细做法,他们便耐心解说,甚至有个摊位旁当场架起了一口小陶锅,丢了几块切好的土豆和掰开的玉米段进去煮。

没过多久,一股混合着泥土清香和植物甜香的热气便弥漫开来,勾得围观众人直咽口水。

尝过样品的人更是赞不绝口,引得更多人掏出钱袋,买买买。

短短半日,十几个摊位的货物便去了大半。

待到日暮西沉,东市渐渐散去,喧嚣归于平静。

那些“商贩”们默默收拾好摊位,将一个个装得鼓鼓囊囊的钱袋、一匹匹充当货款的布帛,以及一些零散的珠玉器物,悄无声息地装上几辆不起眼的骡车,趁着夜色,拐进了守卫森严的相府后院。

清点之后,负责记账的幕僚看着账簿上惊人的数字,手都有些微微发抖。

这几日所得,竟已抵得上梁国小半年的税赋!

灯火下,谢乔看着清点的今日收获,铜钱碰撞发出悦耳的声响,她的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总算开始盈利了。”她在心里默默计算着,西凉那摊子实在太烧钱了,招兵买马、练兵养兵,哪样不要钱?有了这笔收入,总算能缓解些压力。

这既赚了钱,又进一步将天下人的目光吸引到了睢阳,一举两得。

睢阳东市的新奇货物,几乎与即将开始的梁园文会一样,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园文会如期开幕。

修一新的梁园再次敞开大门,虽不复孝王时期的盛景,但也清雅别致,亭台错落,曲水流觞。园内名士云集,冠盖往来,衣香鬓影,盛况空前。各地赶来的士子文人摩肩接踵,或聚于水榭高谈阔论,或立于廊下低声交流,还有的干脆席地而坐,就着石桌石凳辩论经义,引经据典,唾沫横飞。

“依老夫之见,《春秋》微言大义,当……”一位白发老儒捋着胡须,声音洪亮。

“先生此言差矣!《左传》记事详实,方为正道!”旁边立刻有人起身反驳。

不远处,几个年轻士子则围着一首新诗品评,时而点头赞许,时而蹙眉争论。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脂粉香,以及隐约的酒气。

人群中,三个身影略显特别。刘备正襟危坐,认真倾听着一位名士讲解《尚书》,神情专注。关羽抱臂站在一旁,丹凤眼微阖,似在闭目养神,又似在观察四周。张飞却有些不耐烦,看看这个,瞅瞅那个,最后目光落在了远处小贩叫卖的吃食上,喉结滚动了一下,嘟囔道:“光说不练,还不如街头卖的土豆玉米来得实在!”

刘备闻言,回头瞪了他一眼,张飞这才悻悻然收回目光。

与园内的热闹喧嚣不同,一墙之隔的相府内则安静许多。谢乔并未亲临文会现场,她坐镇府中,面前堆放着一摞摞刚从梁园送来的纸张。这些都是文会上产生的佳作名篇,由专人仔细抄录、收集整理后,第一时间呈送给她。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