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虽形容憔悴,凤钗已失,发髻然散乱,但雍容未减分毫。
另一位还是稚气未脱的少年,眼中满是驚恐与绝望。
此二人,正是何太后,以及被董卓废黜为弘农王的少帝刘辯。
谢乔的心沉了下去。
她几乎能预见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
史书上的寥寥数笔,此刻化为冰冷的现实,压得她喘不过气。
李儒脸上毫无波澜,他缓缓踱步至阁中央,目光在何太后和刘辯身上扫过,仿佛只是在处置两件无关紧要的旧物。
“太后,大王。董相国赠美酒,请尽饮之。”他一挥手,侍从立即会意,端着托盘上前。
两樽酒。
酒樽精致,里面的液体却散发着不祥的气息。
何太后死死盯着酒樽,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嘴唇翕动,似想说什么,却终究未发出声音。她大概认命了。
“相国莫非要害孤?”刘辯问,仍努力保持着一丝帝王的威严。
李儒面色不变,甚至嘴角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非也非也,大王多虑了,相国只是偶得佳酿,不忍独饮,特相赠也。此酒醇香,大王莫要辜负相国的一番好意。请。”
刘辩自然不信。
他知道自己的处境,也明白眼前这两樽酒意味着什么。
他仰起头,望向那扇透着微光的窗棂,忽然凄声悲歌:“天道易兮我何艰!弃万乘兮退守蕃。逆臣见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歌声哀切,回荡在小小的馆阁内,字字泣血,句句含悲。
谢乔静静站在一旁,垂下眼帘,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如木石般无动于衷。
现代人的道德准则,在此时此刻,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她只能冷眼旁观,她只能,也必须,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将这血腥的一幕,刻进脑海。
何太后凄然一笑,端起酒樽,“辩儿莫怕,黄泉路上,母后陪你。”
随即一饮而尽。
刘辩泪流满面,亦举杯一口饮下。
两人相对而坐。片刻之后,嘴角皆溢出黑血,倒地气绝。
谢乔默不作声,心却如同被投入冰窟。她知道,自己今日所见,必会被董卓视为一种另类的投名状。
李儒立于一旁,面色沉静如水,仿佛方才发生的一切不过是拂去案几上的微尘。
他转向面色苍白的谢乔,语气平淡无波:“弘农王已薨,关东诸贼,再不能以此为号召。”
谢乔喉咙有些发紧,她微微躬身,低声道:“李先生所言极是。”
李儒留下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离去:“今日,昭奕所为,相国均看在眼里。”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几名仆役便送来一套崭新的官服。
那是一身皂色的深衣,以厚实的細麻布裁制,领口与袖口皆用深红色丝线绣出云纹,针脚细密。另有一顶进贤冠,梁数不多,却也规整。腰间所配的绶带是青色,上面系着一枚小巧的铜印,刻着“少府之印”四个篆字。
先着中衣,再穿上那件皂色深衣,衣襟交掩,以带束腰。
子姝为她将长发绾成髻,再小心翼翼戴上进贤冠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