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紧接着,便是第二滴,第三滴……他拼命忍着,可瘦削的肩膀却控制不住地颤抖。

刘弥看着天子脸上细微的变化,輕轻叹了口气,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沉痛:“董卓乱政,致使京畿残破,陛下在京中定是受苦了。”

刘协的哭声渐渐止住,他抬起满是泪痕的脸,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刘弥,又看了看刘宠。

这两位宗室皇叔,一个温厚,一个豪爽,眼中没有算计,没有敬畏,只有长辈对晚辈最纯粹的痛惜与关怀。

谢乔并未入主座,只在侧席坐,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掌控全局。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殿中气氛稍缓。

谢乔抬眼,向刘备的方向极轻微地一颔首。

正在用饭的刘备立刻会意。他将手中的木箸轻轻搁在箸枕上,取过一旁的布巾擦拭了嘴角,而后整理了一下略有褶皱的衣冠,起身离席。他步伐沉稳,不疾不徐地走到大殿中央,在离御驾数步之遥的地方停下,双臂交叠于胸前,躬身行了一个深揖。

谢乔开口,替他介绍:“陛下,此人名刘备,字玄德,乃是相府长史。”

刘协抬起头。此人看着三十余岁,面容温和,双耳垂肩,双臂过膝,一双眼睛里却藏着不易察觉的锋芒。那不是杀气,而是一种百折不挠的坚韧。

他正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听谢乔不紧不慢地补充了一句。

“若论起辈分,他也是陛下的皇叔。”

话音刚落,刘备随即俯身下拜,额头触地,声音恭敬而沉着:“臣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刘备,参见陛下。”

闻言,刘协紧绷的身体不自觉地放松了些许,他下意识地朝刘弥与刘宠的方向看了一眼,两位皇叔温厚的目光让他找到了些许依靠,仿佛在这陌生的宫殿里,又多了一位可以信赖的亲人。

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也亲近了许多,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原来是皇叔,快快请起,不必多礼。”

这一声皇叔,清亮干脆,便是金口玉言,当着梁、陈二王与满座官吏的面,彻底坐实了刘备宗室的身份。

刘备应声而起,却未归席,依旧垂手立于殿中,朗声道:“陛下容禀。今海内分崩,天下纷乱,此非有为之明君不能匡正。然,欲为明君,必以圣人为师,盖因唯有圣贤之学,方藏经世济民之道。”

这番话说得正气凛然,刘协颇为认同,“皇叔言之有理,朕旧闻梁地圣人,能解世间万疑,朕入梁……”

说着,刘协下意识看了一眼谢乔,补充:“正为拜圣人为师,求治国安邦之法。”

刘备继续说道:“然陛下有所不知,圣人不求闻达于诸侯,其行踪缥缈亦非常人可知。或隐于市井,或耕于南亩,或垂钓于碧溪,或在草堂,或在云天。其踪迹如云中之鹤,非有至诚之心,不可得见。”

刘协本质上是个孩子,尚是少年心性,听见这玄之又玄的说法,双眼瞪得溜圆,惊愕不已。

“不知陛下,可愿不辞辛劳,求见圣人?”刘备问道,声音中带着试探。

刘协莫名想起先前看到的那片焦土废墟,想起那只被熏黑的小木马,声音不大,却坚定不移:“若能治世,朕,愿意。”

就在这时,清脆的掌声在大殿中响起,不疾不徐,只有两下,声音来自侧席。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大司马谢乔已从席间站起。

她对着小天子,深深一揖,“陛下仁心,为国为民,志存高远,臣,为天下贺!”

这一拜,便将此事定了性。这不是少年天子一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