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如?您?访?问?的?网?址?发?b?u?y?e?不?是?i????ù?????n?????????5?.???????则?为?山?寨?站?点

睢阳城,秋夜微凉,一处僻静的官邸后院。

酒过三巡,菜已半凉。

十几位官吏围坐一席,他们都是谢乔当年在睢阳时,从行伍、从市井、从寒门中一手提拔起来的故吏。

如今在谢均治下,虽也各司其职,官位稳固,俸禄优厚,但心底深处,却总萦绕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怅惘与憋闷。

“唉,如今太师虽然仁德,朝堂安稳,万民归心,这本是天大的好事。但余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户曹的一位中年官吏李谦叹息道,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眼中满是惆怅。

网?阯?f?a?b?u?Y?e??????????é?n?2????2?5?????ō??

“少了什么?李兄,你说少了什么!”另一位年轻些的年轻郎官王越激动地说,眼中闪烁着怀念的光芒,“少了当年大司马的那股锐气!大司马敢把天捅个窟窿,再亲手补上!大司马革故鼎新,不以资历,只看才干。我等能有今日,全赖大司马知遇之恩!”

“不错,”另一人,曾在军中担任过军候的张武也感慨附和,“大司马,乃是真正奇女子。她起于微末,于黄巾乱中立下不世之功,更是身向虎穴,诛杀国贼董卓,此等胆魄,

胜过天下须眉儿郎!真英雄也!”

他们口中的大司马,正是被太师逐出睢阳,贬去西凉的谢乔。

她人虽已不在睢阳,但她留下的烙印,如同烈火灼过草原,即便春风吹又生,即使标簽从中作梗,那深刻的痕迹也断然无法抹去。

“可是,”席间,一个声音怯怯地响起,“大司马草菅人命,杀伐太重……”

“你懂个屁!”王越闻言勃然大怒,激动地拍桌而起,“那叫杀伐果断!乱世用重典,否则何以立军?何以平乱?若是人人都优柔寡断,天下何时能定?”

说话那人被他吼得面红耳赤,噤若寒蝉,不敢再言。

众人纷纷点头,气氛一时热烈起来。

他们怀念的,正是谢乔身上那股不容置疑的权威,那种以结果为导向、摧枯拉朽的执行力。

在太师的“文治”之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正确,那么温和,却也那么……缓慢。

一项政令的推行,需要经过满朝文武的反复商议,需要引经据典,需要照顾各方情绪。

对于他们这些习惯了雷厉风行、渴望建功立业的实干派而言,这种温吞的节奏无疑是一种煎熬。

“在下听闻,大司马被逐出睢阳后,并未消沉,回了老家凉州兴兵,重整旗鼓。”有人压低声音说。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当真?”

“陇西苦寒,羌人环伺,大司马竟能如此迅速站稳脚跟?”张武不敢置信地问道,他深知边郡的艰难。

“我早就说过,大司马乃人中龙凤,岂会甘于沉寂泥沼之中!”

李谦听着众人的议论,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重重放下:“若非家有八旬老母需要奉养,我真想立刻投奔凉州,再为大司马执鞭坠镫,效犬马之劳!”

“没错!与其在此蹉跎岁月,不如去西凉追随大司马,开疆拓土!”

“大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