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2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当谢乔将战火烧到秦岭,烧到三辅的同一时间,在中原大地,大汉行都睢阳,一场更为深刻的巨变,也正在酝酿之中。

为了牢牢控制住朝中局势,谢均利用系统的募兵功能,在睢阳创建了一支新的羽林军,由其心腹统领。

他们身着玄甲,手持连弩,目光锐利如鹰,日夜巡弋在宫城与各处要道。

除此之外,还在睢阳创立了虎贲营,宿卫行都,皆是百里挑一的精锐,确保着天子与朝廷中枢的绝对安全。

其余所有的武装力量,无论属于哪个派系,都被明确隔绝在睢阳高耸的巨型城墙之外。

这是谢乔教给他的道理,枪杆子里出政权,一味怀柔,只能被野心家算计。

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聖人太师首倡的大政众议制度愈发深入人心。

甚至,在朝堂之外,谢均利用子系统的便利,为此修建了专门的大政众议阁。

这座建筑,并未采用传统宫殿的封闭形制,而是四面通透,梁柱高耸,宽敞明亮,足以容纳数百人围坐。

阳光从四面八方毫无阻碍地照射进来,将阁内照得通透明亮,驱散阴谋滋生的暗影。

阁内,一百一十四张木案呈环形排列,每一张木案后都坐着一位官吏。

他们官职或高或低,或老或少,或文或武,此刻正为了一项关于“老有所养”的议题而争论不休。

“依老夫之见,此事万万不可!”马日磾巍巍地站起身,他年事已高,身形枯槁,但声音却因激动而显得洪亮,“《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养老送终,乃人子之天职!若由朝廷出钱粮供养,岂不是在纵容不孝之风?长此以往,人伦将丧,国本动摇!诸公试想,若子孙知晓其父母自有朝廷奉养,谁还愿尽反哺之义?此乃乱政之始!”

他话音未落,一个坐在对面的年轻官吏立刻霍然起身,毫不畏惧地迎上马日磾的目光,朗声反驳:“马太常此言差矣!如今战乱频仍,多少忠勇之士为国捐躯,家中只余高堂老母,无人奉养。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父母子女失散。难道要让这些为国尽忠、为乱世所苦的老者,活活饿死、冻死,才算守住了人伦吗?朝廷供养的,是那些无人可依的孤寡,是为国牺牲的烈士遗孤,此乃仁政,是安抚天下人心之举,何来动摇国本之说!”

“竖子狂言!”另一位老臣拍案而起,“国库

空虚,边关尚需粮草,军士尚需抚恤,哪来的余钱行此妇人之仁!”

“正是因为国库空虚,才更要将钱花在刀刃上!安抚了烈士遗属,将士们在前线才能安心死战!稳定了后方,流民才能归心!这才是固本之策!”

争论声此起彼伏,唾沫横飞,气氛热烈到了极点。

然而,细细听去,却能发现与以往朝会最大的不同:这里没有了那种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阴私气,所有人的争辩,无论激烈与否,都充满了就事论事的较真与坦荡。

声音虽大,却无戾气。言辞虽厉,却非人身攻击(当然偶尔也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

因为,最终的决断,将由投签决定。

一人一签,计票定论。

不必看权臣的脸色,不必揣摩那高高在上的聖意,更不必担心因一言不合,明日便被罗织罪名,身陷囹圄。

聖人太师所倡导的这个制度,如同一股前所未有的清流,让百官在朝上可以畅所欲言,百无禁忌。

这在过去那个宦官外戚轮流把持朝政,一言不合便有杀身之祸的时代,是根本无法想象的。

当然,新制度的推行也闹出过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

投签,尤其考验百官的演技。

演技越精湛者,吃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