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就已经很考验手术者的实力了,全国上下能做这个手术的寥寥无几。而神经细胞只能移植,培育的时间也很久,短期内,至少在技术还没有进一步突破的时候,这个办法终究不能大范围的施行。
而且也很考验病人家庭的经济实力。
没事谁会捐赠神经细胞?还不是有利可图吗?当然,也不否认是有这么善良的人,愿意捐赠,但终究是少数。
因为这捐赠比抽血难度难一点,需要用上微创。技术差一点的,可能还要开颅,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吓跑许多人了,而且即使要取,一个人的神经细胞还不够,还要取多个人的,一个人取一点,这样才能保障每个人的安全。
所以家属捐赠这一条路也走不通,除非一家人里有六个人愿意捐赠,倒还能勉勉强强达到最低的数值边缘。
不过相对这个,林微更建议说服那些本身就要做开颅手术的人捐赠,这样提取的时候更方便些,只是顺手的事情。
从模拟室里出来后,她就是借用A大附属医院的公开招募植物人治疗实验,不过要求比第一次更加严格,除却有时间限制外,还有的是考察经济实力。(备注,治疗过程中需要高昂的材料费,医院无法直接获取。)
这一条件限制了许多人,但不乏有超级有钱的家庭,家中有植物人,知道这个消息,可不就是往A大附属医院赶来吗?而且还不是一个人,而是几十个人,这倒是让林微没想到。
后来也是看人数越来越多,她直接把撤销掉了。她没想到花国有钱人还是挺多的,也没想到植
物人的比重还是很大的。这么高的条件,居然也有人来。
一时之间康复科和神经外科挤满了人,虽然说后面被劝退了一些回去了,因为这个治疗需要时间,准备也需要时间,挤在医院里也不是事儿,还不如去找神经细胞供源,有了供源,离开始也就差几步了。
看到张又晴再一次出现在了自己面前,林微有些头疼,她不是已经让康复科医生跟她解释过了吗?
不过张又晴不是来胡搅蛮缠的,而是有事想要问,“如果我可以让六个人自愿捐赠神经细胞,是不是就可以不用上面的那个条件了?”
林微点了点头,以她儿子的情况,六个人也够了。如果再严重点,就需要更多人了。
张又晴立马露出笑容,“我可以找到。”她哥哥,公公婆婆,她还有她爸爸妈妈都可以当捐赠人。
不过在这之前,她还是问了一句,“这个捐赠真的没有危险对吗?”
林微思索道,“如果是我来操作的话,失败率3%,不过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大损伤就是了。”
听到这里,张又晴立马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别人不知道,但是她家里向来团结,六个人还是能凑得出来的。
别小看这六个人,当家里真正有事需要微创或开颅捐赠的时候,谁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如果她真能找到愿意捐赠的人,自然是最好,她也不差她这一台手术,林微看着她心里想道。
也是这时,闲下来了她才有空询问池博延研究得怎么样了?未免没有一种攀比的心理。
池博延:“还没有研究出来。”事实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