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1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辈,也因为他没有坏心眼,她也不好意思怼他。

而他的思维意识,也直到此刻才转过弯来。

陈棉棉不追生儿子,于赵家那五位烈士会是莫大的遗憾。

但从两位女副总理到妇联的邓主席,女领导们既温情又踏实,是真正意义上立于人民的,老百姓的妈妈官。

陈棉棉如果能走她们的路,可比多生个孩子更有意义。

雷鸣可算明白转过弯来了,也默默点了点头,他那催生的心思,也直到现在才歇。

但他总觉得身后怪怪的,他扭头去看,却只见脏兮兮,臭烘烘的窗帘。

幸好他没追究,陈棉棉的心才没跳出胸膛。

李部长拿出一沓照片来,但也突然严肃:“这不是面子工程,不是□□吧?”

陈棉棉收回目光,诚恳的说:“等来年春天,您可以乘坐飞机亲自去看看,一万多亩的葡萄园,要从空中看效果会更好,而且……照片做不了假的,对吧?”

在大西北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一座葡萄园已然建成。

李部长拿的照片,是陈棉棉棉专门让一位搞书法和绘画的女右派拍摄的。

那位女右派懂美学,也把葡萄园拍得特别漂亮,那是陈棉棉的功劳,也是她的政绩,所以她才要专门送到首都来。

雷鸣接过照片一看,都得先揉揉眼睛:“这是戈壁滩?”

陈棉棉说:“这也只是其中一座,我们规划,还要建四座这样的葡萄园。”

雷鸣一张张的翻着照片:“四年前吧,这儿还是一片荒漠。”

陈棉棉说:“但当时我们就在搞水利工程了。”

雷鸣默了片刻,终于说:“你们西北人,还真叫青山换新颜了。”

李部长看了照片,但不敢相信,因为前几年各地轰轰烈烈搞大跃进,虚报假报,说什么亩产万斤小麦,十万斤水稻,大家争相搞面子工程,甚至搞出过人命来。

但理智告诉他这是真的,因为陈棉棉给他的不是浮夸的宣传画。

照片虽然是黑白色,但只看画面就可以想象到戈壁葡萄园的郁郁葱葱。

他也是被照片打动,等不到上班,要来招待所见陈棉棉的。

来之前他大概看了规划书,还得给陈棉棉提一个难题。

他先说:“让各地工农兵大学的学生们抽一个学期去垦荒,弥补他们做不了知青的遗憾,这是一条非常优秀的政治提案。”

不过还有但是。

所以他又说:“但是,教育部的马部长一直致力于取消知青政策,恢复高考,以便能更快的实现四个现代化,我很想帮你要多多的学生,但他不可能同意。”

凡事有利就有弊,知识青年把文化带到了老百姓中间,也深入了群众。

但他们也把大好年华,青春岁月埋葬在了黄土垄中。

而且发展要靠科技,高考不恢复,年轻人不读书,又怎么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而这,也就是陈棉棉为什么要带那么多沙枣来,以及,专门派河西小将们跑遍全国,到各个工农兵大学送沙枣的原因所在了。

她捧起一罐沙枣,笑看李部长:“要不您问问各个学校,学生们自己的态度呢?”

再说:“全国的小将都知道,没去过西北就不算一员合格小将,学生们肯定也想去西北,要不您让总革委问问各个学校的校长和师生们,看他们愿不愿意到西北,和我,河西红专第一届活雷锋,陈棉棉并肩战斗呢?”

李部长这才想起来,说:“对了,你可是1963年,第一届活雷锋。”

陈棉棉当选的是第一届活雷锋,梆梆硬的金字招牌。

想到这个,李部长也有思路了。他说:“我会亲自在《人民日报》上撰写文章,号召,并倡议各个大学前往戈壁,与你一起并肩战斗,为你争取人才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