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你看这屋子窄的,多放台冰箱就把过道占了,幸好我们家都是瘦子。”

罗雁看她妈都规划起新房了,赶紧喊住:“妈妈妈妈,还没影的事。”

可世事本就是无风不起浪,第二天的报纸头条就刊登了这一消息——职工购买本来租住的公房,只需要支付房款的三分一,剩余部分由政府和单位支付,简称三三制。

一家四口正在吃早饭,罗新民翻着报纸看到这些字念了出来。

刘银凤大喜过望,拍桌子:“这下可好,我今儿得好好打听打听都有谁家愿意买。”

罗雁觉得她更热衷的应该只是“打听”,和房子的关系倒不大,揶揄道:“妈,您哪天不在外头打听。”

在这件事上,罗鸿跟他妈更有共同语言,就是他昨天没能及时同步到家里人的想法,因此只客观发表意见:“我看人不会多,再怎么是三分一,千把块也要吧。”

在这条胡同里住着的没几个级别高的,基本都是普通工人,年轻人还没上几年班肯定没存款,年纪大些的夫妻俩加起来就百来块的工资,可一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一个月能剩十块钱都算会过日子的。

就这样攒,中间还不能有些什么添丁进口的大事,否则都得在外头举债。

刘银凤也知道,说:“实在没有,我们换条胡同住也行。”

等会,自家住的又不是公房,怎么扯上要搬家。

罗鸿问出口,才得到家里的新动向。

说要换房,罗鸿是第一个举手支持的。

可他刚买完冰箱确实没几个钱,猛地想起来:“我出二百。”

剩下的一家三口齐齐看他,在面上写着“你居然有钱”这几个字。

罗鸿解释:“有一百是三方给的。”

诚然儿子去帮一个月的忙刘银凤是有些意见的,但人家又送礼又请吃过饭,按理多少人情也该了解了,再拿钱哪里好意思。

她道:“这可不能要,赶紧给人家退回去。”

罗鸿:“昨晚我就去了,他硬说不是他的。这不胡扯嘛,除了他还有谁会在我包里塞一百块钱。”

他要关门回家的时候才发现的,马不停蹄就去找发小,被他车轱辘话挡回来。

人家这是诚意十足非要给,刘银凤评价:“这孩子倒是实在。”

可不,罗鸿:“所以我就揣兜里了。”

之后的人情该怎么走,刘银凤知道儿子有数,没有过多干涉,只说:“真要换,你这二百也不顶事。”

罗雁赶紧举起手:“我有钱我有钱,我比他有钱。”

罗鸿:“就非得强调后面这句?”

罗雁理直气壮:“实话都不让人说了。”

还真别说,刘银凤有时候都觉得女儿比爸妈阔,说:“用得上肯定跟你讲,算爸爸跟你借的高利贷,回头加倍还你。”

嗯?罗新民奇怪:“怎么一说借高利贷,就是爸爸。”

刘银凤:“你是一家之主嘛,顶梁柱,可不得是你。”

一家之主这四个字,说得大家都笑了。

罗新民:“真是我当家?”

刘银凤斜他一眼:“你说要吃排骨,我都没先给雁雁炖鸡汤。”

这还不满意吗?

真是好大的主,罗新民擦擦嘴:“那看来今天有鸡汤喝了。”

他要去上班,跨出门槛后扭过头:“我今儿也会在厂里好好问问。”

对对对,大家一起问,多管齐下。

刘银凤交代儿子:“你也去。”

胡同里住的基本都是国棉八厂的职工,为爸爸以后的上班方便,肯定还是住附近是最好的,况且他们一家四口也习惯这一片。

罗鸿:“那我晚上早点关店,回来吃饭再去串串门。”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