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她压低声音跟妈妈分享:“男孩,我看十成一个周维方,那我天都塌了。”

到底还是看准了这个人的,刘银凤揶揄道:“我看你挺能拿捏他的。”

那拿捏跟拿捏又不一样,罗雁:“那将来也在儿子面前哭?不够丢人的。”

刘银凤吓唬她:“那女儿跟你抱头哭呢?”

罗雁还挺乐观:“我俩一块丢人,等于都不丢人。”

这孩子,刘银凤真是想象不出来女儿将来为人母的样子:“日子还真是一眨眼就过去了。”

如她所说,时间快得真是一眨眼。

1981年的春节,是罗雁长大后出门最多的一个寒假。她隔三差五去约会,在学习上也没放松,尤其在英语上对自己高强度要求。

没有辜负她的努力,新学期的口语班录取名单她排第一个。

其实她在成绩上向来名列前茅,但能拿第一这件事实在始料未及,倒是大大鼓舞她的积极性,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两年多里都没有丝毫懈怠。

她在学习和爱情上都双丰收,周维方是在爱情和事业上齐头并进。

1981年水果店生意没有太大的变化,因为雇工人数这一条仍旧是有明确规定。但从1982年的政策全面开放后,他就开始大刀阔斧的扩张,一年多的时间里水果店的数量从3变成了9。

罗鸿的进度和他一样是乘以3,不过大家的底数不一样,他看出学生们的生意好做,另外两家分店的选址都在大学门口。

店开得多请了人,他的日子也悠闲许多,又有和发小们打打牌喝喝酒的闲情逸致。

家里靠着儿子还了换房子时欠下的债,父母也不像别的家长气短一茬,可看他过得挺开心的,一时半会不好老催婚,只是时不时仍要提两句:“趁我们还年轻。”

1983年的五一,就是说这句话的日子。

--

这一天是法定节假日,罗雁不用上课,不过她照常早起,在院子逗黄来顺玩,跟给菜地拔杂草的爸爸闲聊。

罗新民:“今天打算去哪玩?”

“我跟会芳要去大剧院看戏。”

“我以为你是要跟三方出去?”

“他今天有个婚礼,说是给他供水果的大叔娶媳妇,住通州呢,这会估摸都在路上了。”

“那晚上回得来吗?这孩子别喝酒还骑摩托。”

一说摩托,罗雁就笑:“那车就是他的宝贝,跟人碰了擦了都舍不得,哪会一路风霜冒雪骑那么远,村里路又不好走。搭车去的。”

是该宝贝些,罗新民:“六七千块钱的东西。”

又压低声音:“你哥还差多少?”

罗雁有时候帮哥哥理理账,对他的收入和支出也算一清二楚,知道他这两年赚的钱除了压在货上的,就是用来还家里的债,最近刚攒下来一笔钱还给家里添大件——一台一千三百多块钱的全自动洗衣机。

他自己跟朋友玩压根花不了多少,人家都有家有室的,一个月能跟他凑几天,有那么两回他实在没事做,还硬是在妹妹和发小中间挤一天。

两个人也不嫌他是电灯泡,愣是带着满大街溜达。可他自己觉得没意思,后来情愿在家看电视。

罗雁想得多,慢一步回答爸爸的问题:“他店里生意挺好的,买个国产的要不了那么贵,两个月的事。”

哎呀,叫她这么一说几千块钱好像也不叫事了。

罗新民感叹道:“这社会变得真快,我这一百多的工资,好像都干不了什么了。”

罗雁这马上就要分配工作,说起来滔滔不绝:“我还不如您呢,咱京市只是六类地区,工资本来就不高,本科生毕业第一年五十块钱,有补贴也没多少,听说铁路系统是机务段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