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0(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尤其是琉璃瓦。

紫禁城上那明晃晃的黄金屋顶, 便是他的祖辈所参与烧制出来的“金瓦”。

“每逢阳光升起,屋顶便泛起了闪闪的金光, 但柔和不刺眼。”张大郎回忆自己记忆中的紫禁城, “除了黄琉璃瓦, 还有各种颜色, 青琉璃瓦用于天地坛, 绿琉璃瓦用于皇帝避暑的行宫……

“还有孔雀蓝釉琉璃瓦, 成化帝十分喜爱,将它用于御花园中的小亭和戏台……”

即便是将它们烧制出来的自己和同僚们去日常维修时,也常常醉心于它们的美。

即便是宇文恺, 听了他的描述之外也不免心潮起伏。

隋唐时已经有琉璃瓦,但制造困难极为珍贵,一般只用于檐脊。宇文恺在兴建太极宫的时候就用过,但他可没奢侈到屋顶全部用琉璃瓦。

他在现在的画册和电视里见过工匠们所讲的紫禁城。虽然看上去似乎小了点, 不如太极宫大气,但真的是金碧辉煌,很是壮丽。

这其中,屋顶便是很加分的项。

张大郎与弟弟查看了如今国内产的琉璃瓦和日本产的,两人觉得这两者烧制水平相差不大:“即便是放在我们那会儿,也算是高手了。若还能如此间之物一般稳定快速出产,那更是难得。”

他们在这儿也生活了一段时间了,对这里物资的生产速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不过, ”张二郎补充,“若让我来评判,这些琉璃瓦却都有些失之呆板,不够灵动。大块平铺无妨,若是要在像是大殿这些的重要位置作为装饰点缀却还不够。”

宇文恺颔首。

在他看来,这也是未来世界很多东西的通病,出产快但平庸。偏偏,清河古镇没有太多需要大面积平铺的地方,反倒需要的便是这种精彩的细节装饰。

他问:“若我将琉璃瓦的烧制交予两位,你等能否烧出比这更好的琉璃瓦?”

张大郎看了看弟弟,从各自眼睛里都看出了傲气与喜悦之情,他们正愁着英雄无用武之地呢,每天只能干干打下手的活儿。

两人不约而同对宇文恺拱手说:“若是能有窑,我与二郎必能烧出最好的琉璃瓦!”

张大郎嫌弃地看了一眼日本送来的瓦:“定然比这倭寇烧的瓦要更好!”

业务代表林荣离开了清河古镇,住进了县里的酒店。

刚推开门,便接到了一个熟悉的电话。他有些厌烦地皱起了眉,但是当电话一接通,脸上却挂起了熟悉的还带着些谄媚的笑意:

“山田先生……对,他们说还要考虑。”

林荣犹豫了一下:“不过我觉得,山田先生,他们最后会选择京冶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那些工匠和那位规划师并不是很喜欢日本的东西,他能够明显地察觉到。说实话这对林荣来说还挺新鲜的,虽然国人普遍不喜欢日本,但是生意就是生意,而且很多人很信任日本制造甚至是盲目相信。

所以京冶瓦并不愁卖,尤其是在前几年的时候,国内很多高端文旅项目都是选择的这种瓦。

那也是日本厂商和他们公司赚得盆满钵满的时期,躺在家里都能收钱。

可是到了这几年,情况忽然发生了一点变化。先是国家出文要求文旅项目尽可能地采购国产材料,导致他们的很多单子被取消。再有就是,国产的瓦品质管控似乎也上来了,很多技术都有突破,买方们也就不太愿意再去为不那么大的差距而付出极高的溢价。

日本京冶现在虽然还占据着国内高端瓦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