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片和张家新瓦的釉面:“大家注意看,在放大镜下,残片和今天刚出窑的釉面,能看到极其细微、自然的开片纹理,如同冰裂,这是釉料在高温熔融、冷却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也是宝光产生的物理基础之一。同时,釉层深处能看到微小的气泡和矿物结晶点,分布疏密有致,正是这些微观结构对光线产生了复杂的折射和散射,才形成了那种深邃变幻仿佛从内部透出的莹润宝光。”

接着,他将放大镜对准京冶的瓦片:“而京冶的产品,釉面过于干净和平整,没什么开片纹理。气泡和结晶点被现代工艺控制得过于均匀,导致釉面反光虽然强,却显得呆板、单一,缺乏那种自然天成的层次感和生命力……”

被他这么三言两语的一解说,大家总算明白那种自己观察到的不协调感到底是从何而来。

【膜拜梁教授,讲得很清楚。】

【所以京冶的东西更像是精准控制下的工业产品,而不是承载着古法匠心和窑火灵魂的艺术品。】

【破案了!什么矿石成分改变都是借口!根本就是技术路线不对,复刻不出精髓!】

【流水线作品还想来碰瓷手作艺术品?真他妈搞笑!】

【京冶的脸呢?不是发律师函很硬气吗?出来走两步啊!看看什么叫真正的孔雀蓝!】

梁教授放下放大镜,目光扫过镜头,声音清晰而有力:

“色彩可以模仿,配方也可以分析,但窑火赋予的独特印记和那份历经时间沉淀方能形成的温润神韵,是任何现代工业手段都难以完全复制的。

“我认为,张家师徒此次烧出的孔雀蓝釉琉璃瓦,不仅在宏观釉色上高度还原了明代官窑的神韵,在微观结构和呈现的光学效果上,也具备了古法琉璃瓦的核心特质。”

他顿了一下,继续说:“所以,这一次,清河古镇的确是复原出了失传已久的孔雀蓝釉琉璃瓦!”

这是他给出的鉴定结果!

失传百年的国宝级技艺终于又回来了!

梁文博自己也松了一口气。

在被苏秉文这样的败类胡乱折腾了一气之后,国内文物学界的名声遭到了极大打击,很多网友都到各个机构的官号下冷嘲热讽地留言。

所以在听到老朋友邀请他来为清河古镇鉴定孔雀蓝釉琉璃瓦的时候,梁文博简直是欣然应允。

他需要正本清源,结束被苏秉文惹出来的这一出闹剧。

听了他的话语后,秦大师也用力点头,他拿起那片明代残片和张家新瓦,高高举起,让镜头能同时捕捉到这两抹跨越数百年却惊人相似的蓝色瑰宝,洪亮的声音响彻现场和直播间:

“梁教授说得对!这才是咱华夏正根儿的孔雀蓝!两位张师傅,给老祖宗长脸了!给咱华夏的匠人长脸了!”

秦立轩是真的激动,最后一句都破音了。

关于孔雀蓝釉琉璃瓦,晋省的琉璃工匠们也研究很久了,也有了一些进展,如果给他们时间的话总有一天能复原出来。但清河古镇的两位张师傅横空出世,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它抢先一步给烧制出来了!

秦立轩并没有不满,只觉得他们这些现代的琉璃匠人们总算没有愧对祖先,重新找回了这一秘宝工艺。以后晋省的那几座琉璃建筑,修复起来总算可以不用那么斤斤计较了!

每个人都能看出秦大师发自内心的高兴,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张大郎和张二郎的眼眶再次湿润。

评论区里更是群情激荡:

【哭了!真的哭了!秦大师那句“给老祖宗长脸了”破大防!】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