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很荣幸《风尚志》周年刊大片取景于清河古镇,更荣幸古镇旗下非遗工作室“清河织造”与“清河金铺”的作品能得到刘宇主编与赫妍小姐的青睐。

图中赫妍小姐身披的蹙金刺绣罗纱披风,出自“清河织造”,运用的是濒临失传的唐代蹙金绣工艺,以纯金线盘绕钉绣,方能呈现如此立体璀璨之光华。

而她发间所戴的累丝嵌宝玲珑阁金簪,则出自“清河金铺”,采用源自宫廷的累丝工艺,将金银拉成细如发丝的线,再手工编织、镶嵌宝石,方成就这方寸之间的惊世之美。

它们并非冰冷的文物,而是流淌在华夏文明血脉中的技艺,在清河古镇,得以传承与新生。

欢迎关注@清河织造 @清河金铺 ,见证更多传统工艺的当代之美。】

@清河织造:

【何为华服?

华服之美,在于精绝之艺,在于沉淀之魂。

一件蹙金绣披风,需耗费匠人数月心血,捻数米金线成0.1毫米不到,方得光影间不朽之辉煌。它或许没有国际大牌的响亮名头,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厚度与工艺高度,自有其千金不换的价值。

华服,从未远离。它只是在一针一线间,等待被真正看见。】

@清河金铺:

【何为珍宝?

珍宝,非必源自西方百年工坊,亦可在东方匠人指间诞生。

一支累丝金簪,是一座微缩的宫殿,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它的价值,不在宝石大小,而在技艺之魂、匠心之诚。

我们坚信,源自华夏大地的精湛技艺,值得被置于奢侈品殿堂的最高处,与世间任何珍宝同辉,甚至更胜一筹。】

这几个公告一出,立刻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赞美和惊艳的固然一大把,但更重要的是,网友们发现了其中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来自于清河织造的那一句“何为华服?”,这句话一语双关,可以理解为奢华衣物,也可以理解为华夏文明之服,那给人的意义和感觉便完全不同了。

很快,就有网友发问:

【是啊,为什么你们时尚圈,不不,不仅仅是时尚圈,为什么我们大家总是觉得国外的月亮就更圆呢?国外的就是‘高定’是‘蓝血奢牌’,穿了就是有地位有优越感,但穿着国内的品牌就一定是掉价的,是廉价的?

这种认知到底从哪里而来呢?】

第122章 一飞冲天

相比于之前的各种粉圈争斗, 这个议题显然要严肃很多,而且突破了时尚圈和粉圈的界限,很多其他圈子里的人们也都开始认真在讨论这个话题。

很多被粉丝和路人们视为有深度的KOL, 甚至是其他领域的一些学者也都纷纷下场。

其中获得高赞的都认为是华夏近代以来的积贫积弱, 让大家在文化心理上经历了漫长的“自我矮化”过程, 就像是民国的时候大家纷纷以选择“洋装”而作为标榜自己身份的象征。一两百年以来,西方掌握了时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 其标准成为高级的唯一准绳。

【奢侈品的价格构成中, 原材料和工艺成本占比很小, 大部分是品牌溢价。这种溢价建立在文化权力的基础上——即谁有权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高级、什么是值得。过去百年, 西方通过经济强势、媒体传播和殖民历史, 牢牢掌握了这种权力。

但现在, 是时候将这种权力争取到自己的手上了。

我们的汉服或者说“华服”体系,即历代舆服制度下的精湛工艺,在现代化进程中被打断和遗忘, 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而非活着的、可消费的奢侈。不是我们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