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老太太原本紧绷的脸色,在感受到这份宁静与雅致后,不知不觉缓和了些。她虽未言语,但眼神里的挑剔渐渐被一丝欣赏取代。她久居国外,见惯了开阔的庄园或现代化的豪华酒店,这种浸润着浓厚东方美学、一步一景的精致园林式布局,反而给她带来了新鲜感和一种文化上的亲切感。

游览车最终停在一处被翠竹环绕的院落后门。院门上挂着一块小匾,上书“竹里馆”三字,笔法苍劲。

周老先生一抬头就被这三个字给吸引了,眼里流露出惊艳之色。

“好字!”他脱口而出。

他的脚步不自觉地停在院门前,仔细端详着匾额上“竹里馆”三个字。那字端庄流丽,笔力圆润遒劲,深得晋唐风韵,又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绝非寻常书家所能为。

“这字……笔意酣畅,筋骨内含,有松雪遗风,却又自成一格!不知是出自哪位大家之手?”他转向身旁的管家,语气中带着由衷的请教之意。

早已等候在门口的专属管家连忙回答:“周老先生,这字是我们古镇一位姓赵的先生所题。”

周老先生有些讶异,竟然不是出自名家之手?

他自己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以他的眼光看来,这位赵先生的字甚至超过出当代那几位大书法家,可居然籍籍无名?

“民间果然是藏龙卧虎啊……”周老先生感叹道。

“您如果喜欢这位赵先生的作品,他在我们酒店大堂还有一幅极大的壁画,到时候可以去看看。”管家介绍道,“而且赵先生在古镇的松雪堂还开设一节书法鉴赏与临习的课程,与同好交流心得。您如果有兴趣,我可以为您预约。”

这一家人可是要住七天,那这些活动就要为他们考虑周全。

周老先生连连点头,立刻应承下来:“有兴趣,当然有兴趣!务必请帮忙安排。”

他再看向这“竹里馆”时,眼神已截然不同。先前只是觉得环境清幽雅致,此刻却感到一砖一瓦、一字一画都仿佛浸透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他们说话的时候,已经有另外的服务人员早已经将他们一行的行李搬了进来,整个过程自然流畅,并不喧哗刻意,且充满了尊贵感。

竹里馆和辛夷坞这样的单独别墅,客人无需去大堂办理。

管家将人迎进去,一面轻声细语介绍这“竹里馆”的来历:“竹里馆其实是诗佛王维辋川二十景其中之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就是王维为竹里馆写的诗……”

她引着他们穿过一道精巧的月亮门,众人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仿佛踏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静谧天地。

一个小巧但极其精致的庭院呈现眼前,与外界的热闹彻底隔绝。

脚下是蜿蜒的碎石小径,缝隙间生长着茸茸青苔。一侧立着一盏古朴的石灯,灯身也爬满了岁月的痕迹。幽静的一丛丛的修竹疏密有致地斜倚在粉墙之前,竹竿青翠,竹叶婆娑,风过处,发出极其轻微的沙沙声,更衬得四周万籁俱寂。

客厅的雕花木门敞开着,室内是典雅的中式陈设,线条简洁流畅。阳光透过精致的窗棂,被切割成柔和的光斑,懒洋洋地洒在深色的木地板上,光影中有微尘缓慢浮动。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老木头、书香和淡淡竹叶清香的气息,温暖而静谧,时间在这里仿佛都放缓了脚步。

比较吸引人注意的还有竹里馆院落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