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实际上,这一片新开发的区域很是有几座颇具规模的建筑,环境清幽,别有洞天。

她兴致勃勃地左右张望,看到了一座青瓦黄墙、梵音隐隐的寺庙,庄严肃穆,不过香火似乎还未完全旺盛起来。

寺庙旁边则是一栋挂着“清净素斋”牌匾的二层小楼,看样子是家素菜馆,但目前门窗紧闭,尚未开业,门口的水牌上写着“筹备中,敬请期待”。

而在这两者之间,靠近一片小小竹林的方向,她看到了此行目标——一座挂着“博闻阁”匾额的图书馆。

从外部看,它完全是仿古建筑的风格,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与古镇的整体风貌融为一体,毫不突兀。

然而,当刘晗怀着几分好奇和期待,轻轻推开那扇沉重的木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微微一愣。

图书馆内部与她想象的古色古香截然不同!

巨大的落地窗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将午后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引入室内,使得整个空间异常明亮、通透。屋顶依然是传统的梁柱结构,但是又加入了现代感的挑高设计,并巧妙地融入了仿木质的格栅和柔和的灯光系统,既保证了充足的照明,又不失温暖雅致。

要进入图书馆之前需要先在前台登记身份证号。

工作人员帮她们操作之后,说了大概的一些要求,和其他图书馆也没有什么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这边的书籍都不外借,只能在图书馆内观看。

刘晗几个也表示理解,游客们都来自天南海北,带出去就很难再还回来了。

沿着落地窗向前走,几人在一排排书架间穿行,指尖抚过温润的仿古木质书架,触感细腻却不见一根钉子,和清河古镇其他建筑以及器物一样,均全部采用传统榫卯工艺拼接而成。

这感觉一下子就不同了。

阳光透过格栅在青石地面上投下渐变的影子,如同缓缓展开的卷轴。图书馆里的人的确是不多,几个年轻人散坐在低矮的蒲团上,正翻阅着装帧精美的画册。靠窗的阅读区,几位老人也正在聚精会神看着手中的书,桌上的青瓷茶杯里茶香袅袅。

她们轻手轻脚,生怕自己扰乱了这边的寂静。

图书馆不算大,但是书架上也摆满了书。

刘晗一架一架看过去,发现和普通的图书馆还是有点区别的,这边的书倒是大部分是文史类,但又不是市面上常见的那种大众书籍,有些书自己连听都没听过。

什么《唐语林》,什么《两京新记》,什么《乐苑杂钞》,她看得两眼转圈圈……没一本听过。

她的眼睛掠过下一本,嗯,《营造法式》,这本她知道。

刘晗虽然不是建筑系的,但是她曾经去上过宇文恺的讲座,因此对这本书倒也蛮熟悉的。

她们随便拿了一本书在阅读区坐下。

刘晗手里拿的是一本讲述古代水利工程的《河防通议》,她本是随手一抽,想着翻两页感受下氛围就放下。毕竟,对于一个备考行测申论的人来说,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古籍注释本,实在有些超纲。

起初,她确实有些心浮气躁。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书页,目光时不时瞟向窗外竹影,心里还惦记着待会儿还要去古镇哪里玩一下,要是能约到宋嫂鱼馆的晚餐就好了,哎。

然而,就在她准备合上书,承认这次实验失败时,目光却不经意间被书中一幅精巧的“埽工”结构图吸引了。那是古人用树枝、石块、绳索捆扎而成,用于堵决口、护堤岸的智慧结晶。

她忽然觉得这个图示很清晰,旁边的注释文字也深入浅出。

“咦?原来是这个原理嘛……”刘晗心里嘀咕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