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详说了此事后,孙坊正想了一会儿只说,但凡王家能同意小娘归家由其母抚养,他这边就能在和离书上盖章,再去户部上红契。

而李三娘说的小娘及笄后的婚嫁之事,也好说,写个契书一同落在衙署就好。

而李三娘想要立女户的事也好说,坊内有套房产即可。

更别说李三娘愿意缴纳给衙署那不菲的保证金了,这事儿理应办的成。

得到满意的回答后,李父和李二兄说了几句好话就回医堂了。

这时医堂已经开门了,正门挂的牌匾叫本草堂,这时是两个抓药的小伙计在支应着。

李父赶紧去坐堂,李二兄先去后面说了声回来了,才去药柜那里给人抓药。

忙碌一上午,李三娘和李大嫂把午饭摆上桌来,等李父动了筷子五人才开吃。

李大兄是金吾卫,一般中午不回来吃饭,李母是稳婆,今日估计是在主家吃了。四小只中午在书院吃。

其实,也是从武帝登位后,大力发展农业,从安南引进了占城稻,南边的商人带来了番薯,带头吃起了午食,慢慢由上而下从长安往外传去。

但估计也就长安城里的百姓舍得这么一日三餐的吃。

李父在吃饭前,示意李二兄给大家说说早上去李大伯家和坊正家的事儿。

等会儿下午就给街边的小子几个铜板帮忙给王家带信儿,明儿大家就一起去王家商议李三娘和离并带小露珠儿归家的事儿。

李三娘赶忙分好碗筷说“阿耶,到时儿同去,拿了和离书就去衙署上了红契,正好,跟王家要了不可随意独自做主露珠儿婚嫁的契书来。

当年儿出嫁时家里给的嫁妆,儿成婚那几年用去了一些,却仅仅是城外那二十亩地的出息和家里柜上给儿的那益元散的分成,阿耶和阿娘当年给儿的压箱银子还都在,去衙署上保证金该是够得。”

李父点点头,应允了。

午食就是煮的番薯,家里自己做的小菜,炖的早市上买的新鲜菜蔬,满满一大盆,管饱儿吃,还有锅里李大嫂熬煮的绿豆汤。

因武帝登位后,开启了海水晒盐之路,并是官家的买卖,技术革新带来的就都是白花花的雪花盐,只有咸味儿,没有苦味的上好平价盐,所以,平民百姓家里也是舍得放盐到菜里调味的。

李父自己就是医师,自是知道人不吃盐会没力气,但吃过多的盐也不行,也是要生病的。

所以,自家做的小菜断不会像其他家那样狠个劲儿放盐,很是咸淡适口,就着吃什么都是很好吃的。

李家是有午后小憩的习惯的,伴着枣树上那只雄蝉知了知了的声音,李三娘也把小露珠儿扇着蒲扇哄睡了,随后李三娘也昏昏沉沉的睡去。

约莫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李三娘被憋醒,该说大嫂熬的绿豆汤太好喝,只不过多喝了一碗而已,要是再多喝些,还能更早醒来。

解决了内急问题,看小露珠儿没有醒过来的迹象,还是狠心把她叫醒,怕白日睡太多,晚上走了困。

刚喂了露珠儿一些温水,抱着出门的时候,就看李二嫂在院子里翻晒从村子里收来的药草。

虽然李二兄每半月都要去城外的村子里收些草药,也教了些常进山的村民包括李二嫂娘家如何简单的炮制采来的草药,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