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功爵制为主要上升通道的秦国闯出一个官位。他的孩子现在也到了读书的年纪,哪日不是苦巴巴地向先生请安。
真是奇哉怪哉。
不过,能够识字读书,在古代,尤其是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是极为难得且珍贵的一件事。在秦朝,军功爵制是主要的上升通道,但担任文职官吏同样也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识字,是进入这条通道、获得权力和较高社会地位的敲门砖。
但识字读书的机会并不均等,贵族和富贵人家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县令很是意外。
他在窗外静听片刻,缓缓道:“......超等轶群。出尤别异。初虽劳苦,卒必有意......
“这是李相所著的《仓颉篇》啊。”
安微微一笑,自从林凤至的奖励机制一出来,族中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对学习充满了热情。安知道能够读书识字意味着什么,她不会打击族人学习的积极性,只是默默将学习的内容从《天问》、《九歌》等换成了秦朝官方推荐识字启蒙书《仓颉篇》、《博学篇》。尽量替族人规避可能会触犯的秦律,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县令连问身后的下属,其中一个叫陈明的下属专门负责与柯珞人沟通,长期待在柯珞人族群,对此地的情况了如指掌。
遂将林凤至的教育奖励机制说了一番,言语之间难掩艳羡。
县令心道,林凤至真是一点儿也不贪私。屈氏进献的财宝数量众多,她竟能毫无芥蒂地将其分给族人。不过,县令转而高兴,柯络人族中若是多了许多读书人,也能算是他的政绩了。
“都是大巫挂念族人,族中上下也感念大巫的功德。”安听着那下属言谈之中对林凤至的夸赞,心中也很是欢喜骄傲。
县令看了看屋内红光满面、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又看了看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安,只觉与四年前完全不同了。
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来到这里。
在初次上任千灵县县令时,他就骑着马将千灵县的管辖范围走了一遍,初初对千灵县定下了第一个印象——蛮夷部族数不胜数。
那时县令就知道,大秦虽然对千灵置县,但实际上并未实现对千灵的完全掌控。千灵的管辖基本上只到湘水主干流的区域。更远处深山中的部族是根本无法控制的。对于偏远的边地,向来如此,朝廷对官员也并无多大的期望,维持稳定即可。
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不要将手下的蛮夷部族逼得太狠,尽量将他们纳入大秦的管控之中。不然一个不好,这些部族过得不顺心,转身就往深山里去了。*
县令想了许久,用盐、铁、耕牛这些寻常难以获取的物资引诱蛮夷部族向千灵县中心靠近。
这样的行为是有效的。
县令执政的这四年,已经劝诱大大小小二十多个部族在千灵县内编户,正式成为大秦帝国的一员。县令对蛮夷也略有优待,以巴人为例,他们的成人只需缴纳鸡羽三十簇便可抵徭役。
就算已经如此优待,县令也知道很多巴人并不情愿。这也是难免的,南方水网山峦阻隔,河川纵横,森林密布,沼泽连绵。虽然彼此之间交往不便,但是自然条件优越,生活资料容易获得,他们天然就缺乏向国家过渡的动力。
巴人如此,柯络人亦如此,在这片土地生存了多年的部族们也是如此。
随后,他又定下了第二个对千灵县蛮夷部族们的印象——穷。
他还记得第一次来到柯络人地盘的场景。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