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
安心神一颤,莫名想起那天林凤至向她要凤鸟纹布匹给祁做祭祀衣袍时说的话。
她说,她想要大家人人都有衣穿,人人都能吃饱饭、吃好肉。
她说得很动听,但更为动人的是她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胜宽忽而插嘴说道:“小小年纪,你竟也能悟得如此透彻。墨家先祖曰过:‘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利于民者弗为。’你不仅做到了,还将柯络人的生活都改善了。实在是难得。”
安这才发觉,自己不留神将心声说了出来。她对胜宽的话其实颇为赞同,她活了六十多年,年复一年麻木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却也是第一次遇见林凤至这样的人。
林凤至让她感受到了对生活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珍视。她觉得自己被当作“人”来看,不是蛮夷,不是某个部族的首领,是平等的“人”。祁、小水甚至族群里的人应该也感知到了,所以他们也渐渐地聚集在林凤至的身边。
像向往阳光的向日葵。
勇这些日子学了许多字,也读了《墨子》,肚里有了些墨水,知道胜宽在说什么,当即反驳道:“节用利民,大巫可不是节用,是开源,是创造。”
胜宽很是认可,对勇刮目相看:“确实。”
墨家关注底层民众的温饱,始终关怀着百姓的生活。胜宽受墨家学派的影响颇深,平日行事时古道热肠,时常帮助困苦的百姓,结交了许多黔首游侠。他看着林凤至和水力磨盘,终于在心里下了一个决定。
林凤至不置可否,也并未对二人的夸赞感到骄傲和喜悦。
在她看来,她的知识、能力、技术如果不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那将毫无意义。
墨家虽然具有很浓厚的平民色彩,但墨家并无更好的策略和行动改善百姓的生活。事实上,墨家本应有能力做到这一点的。林凤至也在和胜宽合作做水力磨盘时发现了,即便是在秦朝,墨家在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积累都是相当先进,墨家完全可以做出更多便于民众生活的农具或者器械来提升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但遗憾的是,墨家走的是上层路线,加入大秦之后更多在军工领域出现。之后,渐渐地消亡了。
县令听得此话,也从纠结当中抽身。他通读百家,与儒道法墨弟子都有交情,他说:“农家弟子若是听到你的宏愿,只怕累死在田地里也甘愿了。”
林凤至笑了笑:“可别,他们为了提高麻的产量已经够辛苦了,整日待在田间地头不说,还要教我的族人们如何侍弄田地。实在是辛苦。”
县令也笑了,他听陈明说了,农家弟子不知受了林凤至什么蛊惑,呼朋引伴般叫来了许多同门和长辈。
也许是阳光太刺眼,安浑浊的眼睛里竟然有了泪花。安粗粝的手掌将其抹去,能拿稳弓箭的手轻轻握住林凤至伸过来搀扶她的臂膀,她回答林凤至的问题:“没有什么大碍,小水去织室看着了。有异动的人也被关起来了。还有很多做工的人帮忙。”
“他们既然帮了我们,应当好好酬谢。另外,族中今日参与此事的人,也要好好奖赏。具体如何,就拜托大母了。”
安点点头:“我知道的。”
县令暗自点头,心想,赏罚分明,这也是林凤至的优点之一。
他想,林凤至是不同的,他应该给她更多的信任。
想通之后,县令上前对林凤至道:“大巫,借一步说话吧。”
林凤至虽心有疑虑,却也依言与县令沿着河岸走了一段,避开众人的视线和探听。
流水潺潺,万物竟争春。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