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8(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重要的是破硬土和省力。这曲辕犁太过轻巧,若是真用上了,只怕容易飘犁,铧尖滑出地面,反倒是适得其反了。”

林凤至挠了挠头,她确实没有实地地耕种过,也没有想得那么深。在她的印象当中,曲辕犁能用一牛代替二牛,大 幅度降低农业的生产门槛,从唐代研发出来之后就延用千年,难道还不能证明它 的普适性吗?

她的心当然是好的,只是脱离了实践,有些过于想当然了。

也是在许刍的质疑中,她慢慢地想起来,曲辕犁又名 江东犁。它确实是唐代农具改革的巅峰之作,但它 适配的田地是南方水田,而非北方的旱地。它 是江南移民改造北方犁具,适应水稻耕作的典范。

南方的水田湿润黏重,曲辕犁的曲面犁壁能有效翻覆土块,形成稻田糊泥层。北方主要的农耕区域在黄河流域,多为疏松黄土,深耕的需求大 于翻土。曲辕犁曲面犁壁的翻土功能在干土中形成过大 的阻力,反而降低了效率。

此外,南方水田零碎,曲辕犁短曲辕加上灵活的犁盘可以在田埂间快速转向。北方平原大 田连绵,直辕犁深耕效率更高。

历史也验证了曲辕犁在北方的推广失败。

在唐朝时,朝廷曾经在洛阳推广曲辕犁,结果是“民多弃置,复用旧犁”,而这样做的原因是“土燥辕折,牛力不逮”。

元代王桢在《农书》中记载,北方尝试给曲辕犁加装双牛轭,但因 力矩失衡导致“犁跌伤牛”,最终还是回归直辕犁。

综上,正如《农书》所言,犁有南北,器各有宜,强合则两伤。

在林凤至思索的间隙,许刍等人也没闲着,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曲辕犁的好处和适用场地,墨家众人也默默商讨是否能将曲辕犁复现。

“你 说的对,曲辕犁确实不如直辕犁能适应北方大 片的平原旱地。”林凤至暗自警醒,自己不能想当然地直接拿出跨时代的东西,还要考虑到是否能与 秦代适配,能否提高秦代的生产力。

就拿曲辕犁来说,现在拿出来能提高生产力吗?当然可以,但是现在经济、政治、乃至农业的重心都在北方,她拿出的曲辕犁,起码要等经济中心南移后才能发挥出它 最大 的功效。

之前 的也就罢了,之后拿出的东西一定要慎重。

由此,林凤至在心中将念念不忘的水泥暂时搁浅。

“我没有考虑到南北的差异,曲辕犁更适合南方水田的耕作。恰如我们柯珞人族地的田地就很时候用曲辕犁。”林凤至承认错误,又说道:“那在做出曲辕犁的基础上,我们试着改良现在所用的直辕犁,让黔首能收获更多的粮食。”

相里梁久居秦国,见过黔首耕地,自己也下 地过。此时见到曲辕犁的图纸,灵光一现:“把直辕犁的辕头做成微微弯曲,再加上曲辕犁的活动犁盘不就能提高直辕犁的灵活性了吗?”

林凤至摸着下 巴看了看,脑海中已 经勾勒出直辕犁·改良版的模样:“可以可以,直辕犁需要两头牛抬杠牵引,咱们再将辕长缩短一些,减轻重量,是不是一头牛就能进行牵引了?”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ǔ?????n?????????????????????则?为????寨?站?点

其余人也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

“曲辕犁的犁铧上方有圆形的犁壁,这是不适配北方旱地的,若是做成弧形如何?”

“还有这铧尖,原本直辕犁的铧尖角度大 ,面对硬土容易磨损,若是做成小角再加厚,那这块锻铁能用的时间就加长了,如此一来,岂不是减轻了黔首的负担?”

“还有这里,”胜宽点 了点 曲辕犁上的牵引点 :“可以借鉴,分散牛肩上的压力。”

林凤至边听边总结:“也就是说,还是要保留直辕犁的主体结构,以轻量化辕体、低阻力牵引和强化碎土为核心。”

她又重新 在布帛上画下 改良版直辕犁的图样,边画边调整:“好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