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功能亘古不 变的。

馆者,房舍、客舍也。它为 图与书提供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更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館的本义是接待宾客的房舍。这意味着图书馆有一种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它欢迎所有前来求知的人,如同接待远方的贵客。

李昭听完当即夸赞:“‘图’为 天地之经纬,‘书’为 古今之心 印,‘馆’为 天下之士林。在这方寸之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还可以与陛下着人建造的藏室区分,神使好巧思。”

林凤至没太好意思应答,她自诩拾人牙慧,李昭和她的同窗们 确是真正 的天才。

林凤至很喜欢李昭,她总是笑嘻嘻地解决了很多问题。

藏书的分类、登记,图书的校验、存储,乃至于日后的管理维护,她都和同伴们 给 出了完美的答案。

当然,这并不 意味着林凤至什么也没做。

林凤至亲自参与了图书馆的布局设计。

她摒弃了这个时代常见的将典籍深藏密室的作 法,要求打造开阔明亮的阅览室,定制了便于检索和取放的书架,制定了凭学宫身份牌或由三老作 保即可入内阅览的规章,并严格规定了防火、防潮、防虫的措施。

她甚至画出了简易的桌椅图纸,让工匠制作 ,打破了必须跪坐阅读的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林凤至并非只是发号施令。

她常常置身于那些 堆积如山的竹简、纸册之中,亲手整理,翻阅校对。

当指尖划过粗糙或光滑的书写材料,嗅着墨香与竹木香,那些 古老的文字,记载着先民的智慧、战争的残酷、哲学的思辨、科技的萌芽……

她意识到,自己正 在亲手搭建一座连接过去 与未来,也连接她与这个陌生时代的桥梁。

也许,这正 是她执意要建造一座图书馆的原因,更是将其命名为 图书馆的来由。

李斯亲自书就的图书馆三字,让林凤至深陷现实与梦幻的交割之中。

数千年之后,若这图书馆还能有幸存在,会 不 会 因为 李斯提就的牌匾名声更上一层楼?

不 论是当世还是后世,李斯的书法都是数一数二,站在小篆书法的顶端。

除了始皇帝下令做的刻石碑记,李斯很少去 写东西。再加上他如今身居高位,忙碌不 已,哪儿还有时间去 写。

林凤至当然可以找李斯要,但 这和李昭去 要又是完全不 一样的感觉了。前者带着强硬的意味,后者确实李斯的天伦之乐。

林凤至看了看李斯提笔书就的小篆,满意得不 能再满意,佩服得不 能再佩服。

他的字刚劲如铁,体 势灵动,笔画粗细一致,圆转流畅。

林凤至正 欲与人说上一二,转头一看,每个人都各司其职。

她心 中一笑,便也作 罢。

李昭沉浸在与典籍的接触中。

当她触摸到墨家那些 描绘精巧器械的图样,读到农家记载的详实农事经验,甚至看到医家那些 对人体 、草药的探索时,她感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世界在眼前展开。

这远比家中那些被反复强调的礼法规条要生动有趣得多。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