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9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和宋恒同一批被征入I病毒研究组的还有一些院士、教授,他们有的是电视台上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有的则如宋恒一样是不钻名利的实干派。

他们都不知道病毒来源于张铮,这个消息只有林希、郭行远和这个组织最核心的成员知道,大家都签过保密协议不能泄露。

“这一定是人类发展至今遇到的最凶险的病毒!”宋恒看过病毒的分析之后如是说。

他一边肃然对待病毒,一边又为新的研究挑战摩拳擦掌。

由于有关部门还没有直接将张铮逮捕,而张铮本人又十分聪明且谨慎,近年来他在国内从不去医院就医,想要从他身上提取样本是不可能的,强行找“体检”方面的借口一定会引起他的怀疑。

所以项目组采用了林希的建议——

从张铮的血缘亲属身上采取样本。

林希清楚地知道抗体存在于脑脊液,但这么精确的答案不便于直接告诉大家。

她在I病毒研究上已经展现了异于常人的能力,不能当那个标准答案的汇报者。

就像一张难度极高的试卷,考高分会引人赞赏,但接连考满分则会引起一些人的怀疑。

在项目组高效率的运作下,大家很快从林希、林承、林易、林杰和顾艺璇的脑脊液中提取出了抗体,这些抗体有重合部分也有差异部分。

其中,林承、林易和顾艺璇的抗体最多,他们与张铮的血缘关系更近。

接下来则是多特异性抗体研究工作,林希曾发表过好几篇关于多特异性抗体研究的论文,在医学科研界是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她在具体研究任务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水平不弱于在这方面深耕多年的前辈。

有人夸奖林希天赋非凡,前途无量。

但林希自己知道,她现在的成就是上辈子和这辈子没日没夜地学习和实验积累而来。

一种疫苗的研制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无解,上一世疫苗在当时社会全部科研团队的托举下也进行了五年之久才彻底成型。

这个世界等不了那么久。

林希虽然不方便直接公布答案,但她作为参与者可以适当地推动研究进程。

比如进行多特异性抗体研究时,有意无意地提示宋恒给他启发。

比如抗体研究出来配置佐剂时,林希不着痕迹地给郭行远缩小范围。

前世林希为疫苗研究项目的主要人员,也就是被大众俗称的发明疫苗的科研者。

但疫苗的成功是当时宋恒团队和后来中央基地科研院3号实验室共同促成的,宋恒和郭行远在其中对林希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如果没有宋恒的培养和郭行远的支持,林希不可能在2033年之前完成疫苗研究,甚至永远完成不了。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有一定道理。

现有的科研技术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林希作为未来的后来者,把这些功劳送还给了当初的人,而她依然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

病毒试纸的发明时间先于疫苗,在灭毒素、疫苗和试纸三个重要道具的研究中,试纸难度是最低的。

研究成功后有关部门联系医疗器械厂秘密进行批量生产,很快就会投入各大海关进行检查。

有了林希到处游走串门,通过闲聊故意给人醍醐灌顶般的暗示后,灭毒素也很快被研制出来。

2025年3月29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