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什么要在一本宋史的扉页上?写下这首诗?

明瑾觉得很奇怪,按理说,这首诗不应该写在唐史的扉页上?吗?

他重新回到房间,翻开了?这本宋史。

……

…………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这是木帆在这本宋史最后一页写下的话?。

也是贾谊《过秦论》的最后一段。

明瑾用了?一夜才看完,他合上?书时,外面天色将明未明,他缓慢地?眨了?眨酸胀的眼睛,再次低头,看向手中微微泛黄的书册。

一股奇妙的感?觉在他内心酝酿。

明瑾很难用语言形容这种感?觉,这是和他与爹娘其乐融融相处时,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截然不同,是一种……更为隐晦、缓慢和深入的影响。

不仅是因为这本史书之中惨烈憾恨的史实,以及木帆对其鞭辟入里?的评析。

更是因为,明瑾想到了?,曾有?一个与他有?着这世间最紧密血缘关?系的年?轻人,或许与他一样,曾在烛光下伏案通宵,阅读着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木帆会不会把这本书里?的故事,讲给宁昭公主——讲给他的母亲听吗?

就和先生教?他时一样。

明瑾起身走向屋外,他仰头望着头顶深蓝的天空,此时晨曦微亮,繁星闪烁,天地?万物?都?沉浸在一种寂静的蓝调之中。

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远,明瑾想到了?很多人,晏祁,爹娘,还有?张牧和龚院长他们。

有?多少人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这样的幸运儿?,恐怕是万中无一。

就算有?,也大多都?是被寥寥几笔带过。

古今多少能人志士,都?因为帝王一句话?从此改变了?命运,更何况是连姓名都?不被记住的天下百姓。

记忆的画面,最终定格在了?那日他随木云钻出地?道,第一次看到月下恢弘的宁王府。

那是明瑾第一次,直面皇家?天威。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仿佛有?什么东西从身体里?褪去了?,又有?什么在深处破土发?芽。

贾谊说的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虽然明瑾不觉得王朝真能延续万世,但大雍至今已绵延数百年?,也算是长寿之王朝了?。

想昔年?太祖开国,八方来朝,四夷臣服,胡人别说南下了?,连称臣都?是小心翼翼,盛世一直持续近百年?。如此泱泱王朝,怎么就在那位手里?沦落至此?

明瑾知道江南富庶,但近年?来哪怕富贵如江南,日子也是每况愈下,因为北边乱了?十来年?,似乎又有?即将统一的趋势,一旦胡人一统,大雍偏安一隅,好日子就彻底倒头了?。

南宋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但大雍的皇帝却不思进取,甚至还沉迷享乐,日渐堕落……明瑾心中焦急,觉得就算晏祁到时候成功了?,估计收获的,也只是一个内忧外困的烂摊子罢了?。

万一胡人真的南下,到时候,先生岂不就成了?亡国之君,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后人唾骂吗?

一股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在明瑾心中涌现。

他觉得,自?己不能再这样袖手旁观了?。

虽然晏祁从来不让他掺和这些事,但他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渠道。

“你问我他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