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黛黎完全能理解儿子为何中途变卦。因为一旦事成,得到的回报太大了。

谛听作为青莲教的“皇子”,其分量不可小觑。可以说如果能抓到他,就相当于拥有了和青莲教“皇帝”谈判的权力。

而渔阳是什么地方?

那是秦邵宗的老巢!

只要谛听的踪迹被发现,且州州将其咬住了,援军四面八方涌来,谛听到时插翅也难飞。

从儿子提出要给秦邵宗效力、当对方的车前卒那一刻起,黛黎便无比清晰地认识到:

她的州州长大了,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他不想再像幼时一样躲在她身后,他想为她遮风挡雨。

青莲教对她的劫掠,秦邵宗难以还清的人情,乃至后来来到渔阳后、青莲教传信于她的威胁,他都沉默地看在眼里。

儿子不善言辞,黛黎无从得知在一个个夜里他是否恨得难以入眠,又是否一遍遍地设想如何报仇雪恨。

应该多少是有的,否则何以明明他可以袖手旁观,却仍坚定地追寻着谛听的踪迹。

十九岁的少年人,一腔热血未冷,或许有过顾虑,但也敢去拼搏。

黛黎理解他的迫不及待,却也心疼得无以复加,但也很明白,她改变不了儿子的想法。

青莲教一日不除,那些萦绕着的恨就永远不会散去。

第114章 生死有命

黛黎把胡豹喊来, 问当时情况。

胡豹如实说:“黛夫人,其实具体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我是最初收到了三公子的侍从传讯,让我带人前去支援。待我随他来到一个小面摊, 又遇一城卫,对方为我指路。如此接二连三, 最后来到了一间小屋前。但还不待我入内,陡然听闻一声巨响。”

胡豹说到巨响时,黛黎和秦邵宗都凝滞了下。

两人不约而同想起不久前的那一声轰鸣。

胡豹继续道:“起初我以为是地龙翻身,却见不远处火光冲天, 我便知猜测有误, 当即带人迅速入内。那小屋内有一条暗道,暗道有一部分已塌, 当时秦小郎君他们就困在其中。”

黛黎有一瞬以为是炸药。

这个猜测刚成型,又被她否定。

隋朝确定了火药体系, 唐代时火药才正式出现。

白居易在《除夜》里写“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这里的“火销灯尽”, 指的就是鞭炮放完了, 灯火也燃烧殆尽了。

而直至宋朝,火药才开始广泛用于军事,由政府牵头建造火药作坊,打造了火炮和火箭等一批火器。

就算蝴蝶翅膀再怎么扇动, 时间线也远不到那时。

再说了, 如果青莲教真掌握了炸药这样大杀器,他们何必藏头露尾?直接派人潜入各大雄主的府中,往里面好一通扔炸药,把他们通通炸死岂不省事?

黛黎拧着细眉思索,没想出个所以然。

而此时, 外面有两匹马疾驰靠近。其中一个驾马者,居然是施溶月。

施溶月在院门口勒停马匹,不用旁人扶,自己翻身下来。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