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搬迁进沪市的人口,以及海内外的旅游人口,全都是商机呀!
她们飞燕二厂若是能成为“地方美食小吃”的代名词,肯定能吸引一大波游客来这里,正好在这里增开几家服装门市,专门对外售卖工厂纺织品——不让任何中间商赚差价!
“以后咱们厂的这堵墙,就跟食品厂一样,前店,后面生产区。”
“这边设立几家裁缝服装店,这里都弄成玻璃橱窗,咱们厂里的裁缝,就在这玻璃橱窗里制作衣服——这样外面的人都能亲眼看得见技术!”
“这就是咱们飞燕纺织厂的对外展示窗口,展现咱们的技术。”
“这里安排一家便民裁缝店,方面邻里居民,可以接一些裁缝补衣服的活儿,让咱们工厂家属有事做。”
“里面存放一些工业机器,比如工业锁眼机,居民们自己做好了衣服,想要锁眼,咱们按扣眼收费。”
“这些工业机器,方便邻里居民,让大家都能享受到福利。”
工业锁眼机,工业熨烫机器……这些普通人家里买不起,但是日常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可以租用给居民,按次数收费,工厂能够利用机器增收,而市民也得了实惠。
两全其美。
秦想想做出这样的改革决定,全厂的人并不理解,不过李书记大概也嗅到了一些东西,支持秦想想对工厂的改革。
李书记:“现在知青就业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小摊小贩禁止不了……这是大势所趋,人要活,活不了就乱了。”
“以后指不定国家还要新增开放各种门市来给这些人做营生。”
“咱们厂里这么改,也是增加就业。”
于是,在秦想想的要求下,她预计更早的,让工厂把院墙给推了,新建门市商铺,而就在这时,国家决定要对外开放,发展经济。
李书记兴奋道:“厂长,咱们这步路走对了,兴许还走在前列!”
李书记在这时,也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危机,是对他们“国营工厂”的危机。
在过去的十几年,在很多人的眼中,国营大厂是了不起的庞然大物,唯独上浦纺织厂这个“奇葩”,走在前列的经历了“亏损”。
也正是如此,李书记看出了一件事,放开市场竞争后,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国营工厂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
“国营工厂改革,以后国家要咱们自负盈亏!咱们工厂得想办法养活自己!工厂效益越好,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好!”
以后的国营工厂会走向分歧,效益好的工厂,不断改革,提高所有工人福利;而效益不好的工厂,工人福利缩减,每况愈下。
她们飞燕纺织厂,要在未来时代的洪流之下,飞跃高山大海,进入崭新的篇章。
“厂长,建门市最重要,咱们要给自己的产品找好销路,听说国家以后不再统筹包销,咱们要自己找销路。”
秦想想:“现在上面鼓励企业创办’第三产业‘,咱们厂的咖啡角,还有蛋糕窗口,可以扩大经营了,以后也对市民售卖。”
李书记:“啊?!对外售卖?”
秦想想:“嗯。”
李书记:“厂长,咱们厂有个奇耻大辱。”
秦想想:“???!!”
“我有个朋友,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大部分地方的纺织厂,厂里的月饼都非常有特色,非常好吃。”
就跟飞燕纺织厂拥有虾片、腊肠、蛋糕等等特色食品一样,其他全国各地的国营纺织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