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机器上都贴上了大红的“福”字,李书记也正带着人给坚守岗位的工人派发红包——外汇券。可以在福利商店购买到进口产品,是这一次东欧订单的结算福利。
顾志怀在这天重回飞燕纺织厂,用他那越发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向全厂广播:“工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
“今晚上我陪着大家,想听什么节目,直接来广播站点节目单!”
“什么,大家还想听《秦厂长智斗刘满福》?”
……
秦想想愣在原地:“……这是谁安排的?”
黎剑知掩嘴一笑:“你们工厂的新春节目真精彩!”
秦想想:“再说话猜你一脚。”
“走吧,咱们回家吃年夜饭去。”
傍晚,此起彼伏的烟花爆竹声,点燃了千家万户,仿佛将过去的沉闷一扫而空,弄堂里持续传来欢庆的音乐声响。
第281章 老机器 历史文物,欢迎拍照。……
一九七九年三月,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日。飞燕二厂,原名上浦纺织厂,那一道与居民区临近的红砖墙, 已经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明亮的崭新门市店铺, 甚至还包含了玻璃橱窗。
玻璃橱窗上方挂着“飞燕风华”的巨大牌匾。
玻璃橱窗内部, 人形的模特穿着“沪版改良状元大衣”,“影缂法衬衫”, “西装制服”, “苏绣旗袍”,这些服装在灯光下光彩照人。
店内, 飞燕二厂几个老师傅,正带着徒弟现场展示缂丝和盘扣的技艺;一台经过史开北改造过,噪音极小的老式织布机, 在学徒工的操作下, 缓慢织布, 展现纺织品诞生的全部过程。
裁缝区,有个年轻的女师傅,正为一名年轻市民量体裁衣,准备为他制作一套兼具中山装元素和西方剪裁的新商业礼服。
一九七九年正式对外开放后,吸引了很多外资进入内地, 很多人与外资谈判合作,都需要商业正式服装, 而飞燕纺织厂的服装受人亲睐。
“飞燕风华”的右侧,是“浦江美食汇”。
蔡包子的店铺在最显眼的位置,此时早已经排队成长龙,蒸汽缭绕, 一阵阵的包子香,这样的盛况,堪比电影院对面的国营生煎包。
女知青的卤味店里,门口煮着茶叶蛋,玻璃柜里摆着油光发亮的各色卤味。
……
而飞燕纺织厂的特色食品,有独立的三个窗口,售卖酱菜、咸鸭蛋、蛋黄酥、汽水、虾片、锅巴片、海苔……
这条新街上的景象无比热闹,刚下班的食品厂女工,步履匆匆买下了心仪已久的“影缂水墨”衬衫;还有穿着喇叭裤,带着哈蟆镜的青年人,在询问店里的改良状元大衣;偶有几个金发碧眼的海外游客,举着相机在“飞燕风华”的招牌底下,对着正在缂丝的老师傅大拍特拍,并且急切询问定制苏绣旗袍的价格。
附近的小孩子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买了阿公的糖油饼,分食一包虾片,举着手里的橘子汽水,在人群里追逐打闹。
整个街区热闹、拥挤,仿佛过年时赶庙会的场景,王有有手里拿着个大喇叭,拼命大喊维持秩序,他的嗓子都快喊哑了,脸上却带着充实的笑容。
“厂长,咱们这也人忒多了一点,咱们厂门口都快要变菜市场了呀!”
“我的老天爷,简直像是乡下人进城赶集,现在乡镇全都恢复了赶集……咱们厂里现在这情况,跟赶集没什么两样。”
“这样的情况得持续多久?”
问秦想想,秦想想自己也不知道,她也懵逼了,原谅秦想想只在梦里见过改革开放后的景象,这会儿也不太记得清了。
但是猛然涌进来这么多外国人,以及放开小市场后市民的消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