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想想:“……”
经济学管理学的对我们不屑一顾,目前都隔岸观火,或许有人愿意,但都不情愿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怕成为众矢之的对象,更怕最后落得像个笑话。
“大学教授是吧……好,我找。”
秦想想决定来一个反向思维,那些搞经济管理的不来是不是?那么我找其他专业的!
听说首都就有一个搞核物理的,八十年代初去米国硅谷参观回来,明明原本是个学术天才,偏偏他就受刺激不想搞学术,他想经商了!但是经商又没半点天赋(X)……这类人才智商高,懂技术,而且还向往经商,书本学习能力极强,他们应该主动学了经济和管理类的课本知识,只是实战销售面对客户面对市场的能力不行……
沈阿姨白大姐这类人才,懂直接面对市场销售,缺乏书本商业管理系统知识。
而这个搞核物理的,身上懂技术,又学过经济管理知识,奈何经商实战不行。
这两类人才凑在一起,也算是“中和互补”。
秦想想:“……我真是个天才。”
秦想想自己也很心虚,但是先凑一套草台班子再说,有技术,有销售?至少能赚到钱……起码这个学校不亏本。
这么想着,秦想想给沈文博教授打了个电话:“沈教授,我想请您帮个忙,您是否认识一些‘不务正业’的高学历人才,比如您的老同学啊,朋友学生啊,或者是认识的其他学校教授……”
“‘不务正业’?”
秦想想:“就好比,之前好好搞着化工,突然着了魔一样想要做买卖经商赚钱的。”
沈教授:“……”
秦想想的这句话,突然点醒了沈教授,“有,还真有不少!”
第333章 实至名归 秦想想一脸沉重的点了点头。……
沈教授给秦想想推荐了三个人, 第一个人选,叫姜国华,曾经是交大自动化院系的副教授, 自从八十年代初, 前往米国参观过米国汽车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 他就迷上了人家那边的“无人工厂”, 认为未来就是工厂无人化,全机器自动化操作, 认为国内未来, 工厂也会大量推行自动化,无人化。
姜国华心里有了概念, 便辞职创办公司,并且尝试去罐头厂,为罐头厂设计了一款自动处理黄桃生产线……结果机器效果太差, 维护成本过高(机器成本足够雇两百个女工手工十年工资), 最后项目胎死腹中, 本人债务累累。
秦想想:“……这?????”
这还真是不作不会死,做了就会死,原本一个好好的教授,图啥呢。
如果他是个秦想想这样的咸鱼懒鬼,估计就不会失败了。
沈文博:“听说这姜国华现在日子过得不是很好, 帮人家维修机床还债……都不愿意见老朋友,这会儿不少准备辞职下海的人, 都以他为戒。”
“你如果邀请他去你们飞燕工厂——可能他应该愿意吧。”
“他们这些搞技术的知识分子,其实还应该像秦厂长您这样的企业家学习。”
秦想想咽了咽口水,沈文博还不知道她是打算请人来当“商学院的老师”,不过, 就连秦想想自己,都觉得事情开始往十分诡异的方向发展了。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