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我也来给你吹吹枕边风,吹……呼呼……”夫妻俩在床上,闹腾了好一会儿,秦想想捏他的脸,“越老越不正经。”

“我可不老,我还英俊潇洒,玉树临风,能吹枕边风。”

秦想想:“你不如夸赞自己‘窝窝头’这么多年来还算顶用。”

黎剑知:“……谢谢夫人认可。”

“其实我本人在这方面技术十级。”

“臭不要脸——”

……

又是闹腾了一会儿,可算说起了正事,秦想想在听到“巨额军需订单”的时候,那颗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她躺在床上,如同一条搁浅的海鱼,面容安详。

这商学院还没开学呢,看样子还要成立一个“汽车零部件公司”,这个汽车零部件公司,技术来自于商学院的研究中心技术,她秦想想还得挂名董事长。

不只是军队,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包括国外的运输车队,都想来采购询价刹车片,未来订单肯定不用愁。

“……这商学院都还没开学,直接孵化出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这找谁说理去啊?”

他们这“商学院”,恐怕都不用招生,学校和老师们自己都发财了。

黎剑知吹一口时代的风:“你们可以渐渐把一些工作重心,转移到汽车零部件上,未来的时代,汽车才是主流……”

这其实也是一件比较悲伤的事情,在未来五年后,到了九十年代,曾经属于纺织业的沪市即将划时代落幕,以后是属于汽车的时代。

汽车工业超过纺织业,成为沪市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九十年代,也代表着大批大批纺织厂倒闭,职工下岗,企业转型。

那么多工人需要养活,部分转型去做汽车工业,是一条好出路。

黎剑知隐约还记得那个下岗的年代,很多下岗纺织女工跟曾经的回城知青一样,在纺织厂里待了几年,甚至是十几年,二十年,最后离开纺织厂,有的成为公交车售票员,有的甚至在街头给人擦皮鞋……

能多开发一些岗位,就能多安置一批工人,秦想想的飞燕纺织厂不一定受影响,但是其他纺织厂出问题,肯定也会让她想办法挽救,或是合并,或者只能破产下岗。

必然有一部分会被时代淘汰。

正当沪市商学院等人筹备九月招生,以及组建“燕踏汽车零部件公司”的时候,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六日,《沪市文汇报》刊登了一篇文章:

《“失败”教授与他们的点金术——沪市商学院技术商业化探索》

一个资深工业记者,深挖了“朱崇贵”和“姜国华”两位教授跌宕起伏的个人经历。

在此之前,朱崇贵开发的“特种裁剪刀”开始广泛应用于一些纺织服装业,印刷业等等,并且他还研发出一种“特种切割刀”。

这朱崇贵瞄准了路子,已经在“特种工具”上走得一发不可收拾了。

他的这个“特种切割刀”,被一家面临倒闭的国营玻璃厂,死马当活马医般引进,用于切割玻璃,然后奇迹出现了,特种玻璃良品率从百分之六十五,飙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大大节省成本,直接使得玻璃厂起死回生。

而“姜国华”那边的故事更多,他帮各种小作坊,乡镇小厂改造了生产流程,最典型的就是一家偏远乡镇螺丝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