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虽然重视整治官吏,赏罚皆从重。

但和武帝不同,他对不犯错的官员相当优待。

武帝更重视能力,故而常有官员因无能而无罪被免,但他不会这么对待无能的官吏。

刘秀更喜“德行优先”,对察举制举荐之人比起能力,更重视“孝悌”“廉直”。

细想这些年各地举荐上来的人才,竟几乎全是些士族子弟!

其实他也不是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只是他能够复兴汉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世家的支持。

“朝堂内外充斥着这种蠹虫,距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秦念此言,针对的极有可能就是他复兴之后的大汉。

………

朱元璋想到的是“流水的王朝,铁打的儒家”。

朝代更迭,儒家仍盛。

卖国求荣、损国利家——

宋朝亡国之时,不就是朝堂内外充斥着这种蠹虫?

朱元璋其实早就注意到这些问题,故而将科举的考试内容严格限定于四书五经,以朱理学注疏为准。

可如今大明依旧贪腐不绝,难道依旧是世家垄断知识之故?

【赵匡胤:贞观年间纸张已经普及,又有科举制选士,为何还有五姓七望?】

李世民紧盯天幕。

这正是他急需解决的问题。

【秦念:这时的五姓七望相比鼎盛时期早已衰落,其中就有科举制的原因。】

【秦念:但知识还不够普及,平民少有读书的机会,士族有着碾压平民的教育资源。】

【李世民:还请秦皇详谈如何普及知识。】

李世民只需回想科举制选拔的人才,就知道秦念所言非虚。

确实依旧是士族占优。

【秦念:办学。你朝的官学基本只招收官员子弟。若想普及教育,最好的办法是兴办官学至各乡甚至各里,让所有平民都可以入学。】

【李世民:……此举不可为,如何能兴办如此多官学?】

【秦念:乡学里学不需要投入太多资源,几个老师,一个小院足矣。】

【李世民:纵使每乡一师,你可知大唐有多少乡?】

李世民皱起眉头。

他不是怀疑秦念的能力。

正是相信秦念,所以猜测秦念时期已经做到了这一点。

可李世民却想不出大唐如何办到此事,这是否意味着他远不如秦念?

【秦念:里学,只需要老师认字,能对幼童做基础的认字启蒙即可,可以让备考县试的考生任职。】

这“里学”代入现在,指的其实就是小学。

在严重缺乏老师的时候,可以让备考中考(县试)的学生担任小学(里学)老师。

没错,秦念眼中完善的科举,最基本的要求是全民普及教育。

封建王朝喜欢愚民,但秦念可以对自己的人设作主——

推翻嘉庆的皇帝,就是在看到与世界的差距后,决意要普及教育,使得人人如龙。

这很合理。

【秦念:乡学,通过乡试的学生可入学,老师则由备考郡试的考生担任。】

【秦念:如此数年,大唐怎么会缺少老师?】

【李世民:只是认字就去为幼童启蒙,岂不是误人子弟?】

【秦念:百姓因无粮而饿死,何不食肉糜?】

【李世民:……】

李世民是真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成了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