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2(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以民监官?

【刘彻:怎么还有数学?若只是算十几代后有多少宗室,需要从乡试考到郡试?】

【朱元璋:……】

【秦念:桑弘羊这种人才,可以通过数学考上来。数学也是能治国的大学问。】

【刘彻:哦。】

刘彻想起让他和张汤一起被秦念所讥讽的白金三品。

此前他私下找桑弘羊询问此事。

在他说完白金三品的设想后,桑弘羊那想笑又不敢笑的表情,刘彻现在都忘不了。

按桑弘羊的理论,秦念所说的“全民盗铸潮”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

经济学,确实是能治国的学问。

桑弘羊接手币制改革才二十日,如何整治混乱的币制就已经有了章程,并开始实施。

【李世民:国试又是如何?】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í???μ???€?n??????????5?????????则?为????寨?佔?点

【秦念:国试在京城举行,通过者三十岁内可在国学就读。国学汇集百家顶级教育资源,当朝重臣亦可在其中讲学,学生三十岁后可到郡学教学。】

【李世民:考试内容依旧是语文数学与律法?】

【秦念:对,但三科分开计算。不计总分,难度可以提到最高。任何一门达到该科录取数量的名次,则算作通过。】

李世民陷入沉思。

语文,以治国策论为重。

数学,选拔的是桑弘羊这样的人才。

律法,即是明法科。

秦念的科举制,就是将进士科、明经科计入语文,剥离儒学特权,计入百家;数学为明算科;律法为明法科。

“该科需录取的数量”,秦念未言,应是由各朝自行决定。 W?a?n?g?址?F?a?布?Y?e?i????ǔ???ě?n?????Ⅱ?5?????ò??

【刘彻:殿试又是什么?】

这科举制极合刘彻之意:

确实是察举制的上位替代!

兼顾教学与取士,又能削弱名门望族。

何乐而不为?

【秦念:殿试,是君王亲自主持的考试。君王可出数题,涵盖各个官职亦或国政。考生可择题而答,由君王决定哪些人可以成为官吏,担任哪些职务。】

【刘彻:采!】

刘彻极喜殿试之说。

所有的考生都是乡试县试郡试国试层层筛选,最终为他所用!

………

武曌眼中异彩连连。

考题可以出数道,考生可择其善者而答。

她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

【秦念:你喝彩的对象应是殿试的开创者。】

【秦念:武曌。】

【武曌:朕之所创并不像秦皇所言这般完善。】

【秦念:武皇不必自谦,开创的难度远高于完善。】

朱元璋心中一震。

他禁止后宫干政,其中当然就有武曌篡位的原因。

对于女子,他也持相当轻视的态度,甚至不认为武曌应该位列声誉榜前九。

然而武曌创立的殿试制度沿用近七百年,朱元璋亦在沿用。

这是开创之功。

甚至到秦念时期,殿试也依旧是科举制中的终试。

抛开偏见之后,朱元璋不得不正视武曌的才能。

【武曌:那朕就欣然受之。】

武曌倒是想说谦辞,她起初说的就是“秦皇谬赞”。

但这句话被天幕判定为谎言,她就只能改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