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
看着小幅上升后,依旧群里垫底的民心,嬴政面无表情。
民心若是纹丝不动地垫底,他不会在乎。
这种“如升”,反倒令他不喜。
——秦人的民心上升却不多,是因为他们并不能理解“科举制”意味着什么,他们更在乎眼前繁重的赋税与徭役。
………
现在没吱声的就只剩下明朝的两位皇帝。
秦念也没主动去找他们。
大明自有国情在,朱八八要是因她几句话就愿意尝试提升女子的地位,也就不会整出“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
至于朱棣——
朱元璋不松口,朱棣哪敢应声?
他俩不说话才符合人设。
【秦念:说完了科举制。二凤,剩下的时间,想要追忆过往峥嵘岁月,还是历数功臣?】
和汉武帝晚年发的一系列癫不同,唐太宗并没有做多少离谱的事情。
就连边关政策,更多也只是在时代局限性下,信了儒家“柔远人”的鬼话,以至于同化突厥的进度条一动不动。
佛道之争、土地兼并等问题之前已经说过。
如今要拖时间,就只有以上两个话题。
和刘邦的时间点太晚不同,二凤的时间是贞观四年,这两个话题究竟聊哪个……
秦念猜会是历数功臣。
【李世民:功臣!】
果然是功臣。
至于秦念为什么不直接谈唐太宗的过往岁月,那是因为根本没有切入口。
她总不能莫名其妙就从隋开皇十八年夸二凤夸到贞观四年。
这完全不符合她的人设。
【秦念:贞观十七年,你命阎立本绘《二十四功臣图》陈列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此番是太上皇于凌烟阁设宴,邀请了十几位重臣。见到天幕所言,诸重臣皆齐齐看向他们敬爱的陛下。
画功臣像进行表彰并非始于陛下,最早是汉宣帝于麒麟阁设十一功臣。
其中排名第一的正是霍光——因子嗣谋反未署其名而是署其官职: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
李世民目不转睛地望着天幕。
既然列的是二十四位功臣,宴席内这些重臣必然不是全部列于其中。
他实在不敢回应诸人的目光。
【秦念:时间有限,不可能把二十四人都谈一遍,就聊几个知名度比较高的功臣。】
【李世民:这是自然。】
李世民暗自松了口气。
贞观十七年才排的名单,倘若秦念现在就全部说出来,于他治政反而不利。
【秦念:首先是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李世民:玄龄善谋,如晦能断,皆朕之良相,如朕之双手。】
虽然对儒学已极为不喜,但房杜二人依旧是李世民最为倚仗之人。
如今秦念将儒学之弊皆道出,李世民相信他们会摒弃儒礼,助他改革科举制。
杜如晦以袖遮面,以掩饰咳嗽。
去年冬天重病卧床,今年虽然好转,但病根一直未绝。
此番高祖设宴,他原以病相辞,但陛下坚持让他来。
病情不算特别严重,又顾虑儒学之误,杜如晦也就参宴了。
看到陛下对他与房玄龄的评议,尤其这是天意认定的真言,杜如晦竟有死而无憾之感。
幸遇明君。
【秦念:杜如晦还没病逝?】
【李世民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