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宝钞,明帝的民心却只降了几个名次。

再是一句“半成”将本该作废的“废纸”再启用三年。

更离奇的是,明帝的民心只下降几个名次,上升却是十余个名次!

【朱元璋:这三年的财政或将入不敷出。】

朱元璋并不知道,如果只是停发一代宝钞,那么不仅这三年会因为不再发放宝钞而入不敷出。

三年后,只要允许一代兑换二代,那么百姓立即就将二代宝钞全部兑换成金银铜。

他们不会相信第二代宝钞。

把金银铜留在家中,再怎么贬值也不会贬到二十比一。

………

秦念将兑换比例计算在二十比一,是基于《明实录》的“时钞法久不行,新钞一贯,时估不过十钱,旧钞仅一二钱”。

在明宪宗朱见深时期,大明宝钞已形同废纸,但也看得出旧钞对比新钞贬值5-10倍。

所以洪武二十五年,贬值八成的新钞值200钱,旧钞应该在20-40钱之间。

秦念定旧钞在三年后值50文,习惯旧钞贬值的大明百姓就不会抗拒一代宝钞的废除。

朱元璋发行了5亿贯。

大明宝钞是桑皮钞,正常流通两三年出现贯伯模糊,五年纸张开始变成碎末。

那么可以推测,等到洪武二十八年,能够兑换二代宝钞的旧钞应该只剩下20%左右,也就是1亿两。

以二十比一的比例进行兑换,也就是500万两白银,这就是可以负担的负债——开海三年的税收就足以填补。

这就完成一代宝钞到二代宝钞在货币流通上的过渡。

现在就只剩下两个问题:

一是从哪里找出五百万两白银填补第一年的市场空白。

二是如何重建百姓对二代宝钞的信任。

【秦念:所以你得以战养战。】

【朱元璋:?】

【秦念:今年七月,李成桂迫使高丽王大妃安氏废恭让王,篡位登基。】

李成桂篡位后,在洪武二十六年得到宗主国明朝的旨意,改国号为朝鲜。

现在的高丽还是叫做高丽,李成桂还没有得到明太祖的认可。

【朱元璋:李成桂确已上表此事。】

朱元璋惊疑不定。

停印停发大明宝钞,国政已经极为紧张,很难度过这三年。

内忧严重至此,结果秦念居然想让大明对高丽开战?

外患有倭患未除,北虏虽不敢再南下,但依旧是大患。

现在攻打高丽?

何来钱粮?

【秦念:攻下高丽后,每年大约可开采黄金三万两、白银三十万两、粗铜一万三千吨,也就是年入约百万两,可开采两百年,恰好朕知道这些矿区在哪里。】

这个数据是网上得来,洪武年间攻下高丽,也不一定能有这么大的产出。

但没关系,就算秦念搞错了,按剧本逻辑她也不算撒谎。

因为可以解释为“秦念以为高丽半岛的矿产年产量就是这么高,但因为明朝的开采能力有限,没有达到她的预计”。

【朱元璋:??!】

【朱棣:但停印大明宝钞,如何支撑攻打高丽的军饷?】

朱棣没有追问的另一个问题是:

假如未能攻下高丽,又当如何是好?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