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

大明的清官很罕见,家境清贫的清官就更加罕见。

清贫还能当清官,这种官员必然自己懂得律算,才能省下请师爷的钱。

陛下没看懂,但他们看懂了。

后世秦皇知道他们清贫,故而设法让他们也能购买国债。

“利息五五分”,实则是指倘若他们在民间借不到十年利息低于二百五十两的钱,就去找陛下借钱。

这是低则二百五十两高则五百两的收益。

七品知县年俸九十石,这等同于三至六年的所得——有时一两银值两石米,这便是六至十二年的所得!

【秦念:在你朝敢自认清官的人,品行与能力都必然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你可要好好查他们的底细,千万别被骗。】

【朱元璋:朕定会让锦衣卫彻查。】

朱元璋目光犀利。

秦念这么一说,他就懂了。

说是借五百两,实则是在十年后赏赐二百五十两银子。

若是品行与能力皆备之臣,他也必会予以重用。

敢自认清官,就得经得起锦衣卫的彻查。

那可是二百五十两银子!

【秦念:至于既不上报罪行,也不敢自认清官的人,那就可以着手准备抄家。】

明朝的官员:“……”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迟疑于陛下是否真能既往不咎。

如今倒是不必迟疑了。

面对这等避无可避的阳谋,上报罪行是唯一的生路。

好消息是,罪臣必然极多。

多到陛下不能追究。

而此时的豪富们发现设置上限实则是赏赐清官时,他们反而开始相信国债能够兑现。

【朱元璋:皆依秦皇之言!】

【朱棣:朕亦皆依秦皇之言。至于朱允炆一朝,待朕登基之后,也会采用此策。】

燕王朱棣很是无奈。

被未来的自己作主,这感觉实在诡异。

他也明白“朱棣”是为自己着想。

因为身为燕王的自己不能发言,那就只能是未来的自己替自己宣告天下。

………

朱棣的民心跃升数十个名次!

此时的大明宝钞已经贬值九成八以上,新钞都不值二十文,旧钞更是形同废纸。

可如今依陛下之言,三年后宝钞就可以兑换五十文!

他们如何不喜?

朱棣敢作出承诺,是和太子及朝臣商议多时作出的决定。

虽然洪武二十五年才发行五亿贯,而到了永乐十九年,就已超出七亿贯。

但只兑换“看得清贯伯”的大明宝钞,此时需要准备的二代宝钞其实不会比洪武年间多太多。

因为大多数宝钞已然朽烂。

也有臣子建议将宝钞兑换率改为五十比一,因为太祖时期宝钞只贬值八成,此时却已经贬值九成八。

经过深思熟虑,朱棣还是决定皆依秦念所言。

朝廷得利,则百姓吃亏,如此只会让百姓更加怨怼,必然不利于二代宝钞的发行。

【朱允炆:……】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