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知道这个答案肯定会被秦念否定。

翰林院学士全是儒生,能教出什么皇帝?

【秦念:错了。翰林学士只能在上课时教幼帝,真正陪伴幼帝最长时间的人是太后和宦官。】

【朱元璋:……】

【秦念:由于你朝不许后宫干政,即便先帝遗诏是“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这皇太后、皇后也根本不懂政务,最多也就决定是否在奏章上盖章。所以实际上掌权的是那个陪伴幼帝的太监——这就是明堡宗宠信宦官的原因。】

秦念没有将矛头指向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

《明史》中“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像极了将过错归咎妖妃的儒家叙事。

《明实录》对孙太后的记载与《明史》截然不同,描述的孙后与胡后情同姐妹,比如“上即大位,切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氏之疾,贵妃视之尤厚,故胡氏之退让,孙后之不居,皆其诚心云”。

两本史书秦念都不敢尽信。

但就算是孙太后争宠导致胡皇后被废,那也是朱瞻基对胡皇后无情。

要求妃嫔必须贤良淑德不得争宠,这不符合人性。

孙太后助朱祁镇复辟,下达颠倒黑白污蔑朱祁钰的诏书,这属于皇位之争。

土木堡之变,文武百官上奏“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孙太后再怎么不情愿,也得批示“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其命郕王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明朝之前的后宫干政,能够直接干涉军政大事、决定人事任免,算得上“临朝称制”,才需要负全责。

而明朝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只有给决策背书的权力,也就是只能点头摇头,不能自己决定政务,她们不需要为明朝的兴衰负主要责任。

朱元璋将朱祁镇废为庶人,朱瞻基时期的孙氏就算不被废后,成为太后的她也没有将朱祁镇录入玉牒的权力。

不过秦念还是会透露朱祁镇的生母是谁,以防误伤朱祁钰之母。

【朱元璋:是朕的疏忽。】

明堡宗……

朱元璋知道“堡”必然不是正常的庙号。

必然是和“宋驴宗”一般有其出处。

至于实际掌权的是太监,朱元璋也没想到禁止后宫干政会带来这种后果。

………

皇帝朱高炽震惊。

皇祖父是这么虚心听教的人?

【秦念:翰林院的儒臣不会教明堡宗真正的帝王之术,只会骗皇帝以德治国。宦官只需要把文臣武将坑骗皇帝的手段告诉幼帝,就能让明堡宗只相信他。这时候唯一能教导皇帝“宦官同样不能尽信”的人是太后,但这个永城主簿之女不懂政务,她教不了。】

永城主簿之女——

皇太孙朱瞻基的妃嫔孙氏脸色苍白。

这朱祁镇竟是她的子嗣?

【朱元璋:朕已废除祖训治国,后世当因时而异。】

朱元璋只能如此回答。

他已经知道各种制度都会有缺漏。

十日前秦念就让他知道祖训治国的后果。

这十日间数千份请罪上书,更是将各种五花八门钻政策缺漏的方式摊开在他面前。

现在看来,这朱祁镇视战场为儿戏最终被异族所俘,就是为宦官所欺。

朱祁镇的愚昧,或因其母不能教子;而其母不能教子,恰是因自己要求后宫不得干政。

这就是封堵太后祸国的途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