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家族的外戚。

【秦念:无论是哪种情况,归根究底都是在借助外戚巩固权势、制衡朝臣。朱元璋, 你朝倒是几乎没有外戚乱政, 但宦官却权势滔天——说白了, 就是皇权需要制衡朝臣的力量。】

【朱元璋:……】

朱元璋几乎是立即就想起朱棣时期那个致使交趾叛乱的宦官。

但此人显然还算不上“权势滔天”。

朱元璋当然了解制衡。

他认为外戚和宦官皆是祸国之源,故而都在祖训中予以封禁。

于是分封诸藩,想要以宗室的力量来制衡朝臣。

结果大明二世内战空耗国力,身为藩王的老四篡夺皇位,还编造无数伪史, 连累自己名声受损。

此后朱棣再度削藩, 朱瞻基以内阁制分散相权引发党争, 后世明皇不得不选择宦官作为制衡权臣的力量——

故而有了后世的“宦官权势滔天”?

【秦念:制衡朝臣,无非就是借助外戚、宦官、宗室——外戚宦官的问题不必多说,这宗室乱国起来,想必唐朝及之后各朝的皇帝都清楚其危害丝毫不亚于这二者。】

【李世民:秦皇所言极是。】

李世民知道秦念说的是西晋的八王之乱。

宗室乱国引发五胡乱华。

【刘彻:你说这些,是有解决之道?】

刘彻不喜秦念将皇权本质如此公之于众。

这是帝王心术,说出来对皇权无益。

但他没有出言斥责。

因为刘弗陵。

八岁即位的幼帝根本没人能教他帝王心术。

刘彻甚至怀疑霍光之所以权倾朝野,就是因为幼年的刘弗陵不懂制衡,只能倚仗霍光的忠心。

好在霍光也确实忠心。

但到了后世那个真信以德治国的汉帝,恐怕就是全然不懂何谓帝王心术。

这么想来,将帝王心术公之于众又如何,难道朝臣就能因此阻止皇帝巩固权势?

………

各朝朝臣大多不敢言语。

但未入仕的儒生就大多以圣贤书之说言“君臣应互信”云云。

刘庄刘炟两朝的儒生更是指责秦念必是欺世之君,才会有如此民心。

总之,皆是难以接受皇权应借助外戚和宦官来制衡朝臣之说。

【秦念:外戚、宗室、宦官,都是双刃剑。是如卫青霍去病一般利于社稷、还是像王莽这样祸国乱政,实则都是看掌权者能否掌控这把剑。而全部弃之不用,那就会面临宋朝的朝臣乱国。】

【赵匡胤:……】

外戚乱国,西汉。

宗室乱国,西晋。

宦官乱国,明朝。

朝臣乱国,大宋。

以往没察觉,现在看秦念这么一分析,赵匡胤突然发现皇权旁落才是正常,得以延续属于苍天护佑。

各朝亡国之时,往往都有着以上四者之乱,或是其中之一二,更甚者四者皆全。

………

新入群的两朝,此刻大多不愿接受秦念这种论断。

其余各朝的儒生都知道宋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结局是为异族所亡。

朝臣乱国——

实则就是儒家士大夫乱国。

一时间儒生们讷讷不能言,不能再扬言君王不该以外戚宦官制衡朝臣。

【刘彻:故而你认为问题在于皇帝的能力?】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