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炟:朕已知其无辜。耿恭,朕现在召你回朝!】
【刘秀:耿恭是何人?】
刘秀知道,耿恭必是于自己在位时出生,否则其名不能现于天幕。
既是秦念提及的“忠臣”,刘秀当然会重点关注。
西域之变……
也不知是何变故。
此时大汉尚未收复西域,这西域有变……
或是此后大汉收复西域,却又发生了变故,耿恭此人于此变故中有流传后世之忠。
【刘炟:他是建威大将军耿弇之侄,耿广之子。】
【刘秀:善。】
天下一统,耿弇虽然才三十五岁,但官及建威大将军,仅在三公之下。
耿弇已有急流勇退之意,本已有上缴大将军印绶之意。
但天幕之变下,陛下驳回他的请求,令他依旧在朝听命。
“臣闻弟广已为幼子取名为恭。”
见陛下看向自己,耿弇恭敬答道。
………
刘庄大喜。
耿恭竟是留名后世的忠臣。
“西域之变”……
他有收复西域之志,不会因此变而改志,但刘庄必会因此提防西域的变故。
【秦念:土地兼并程度越深,流民越来越多,中央能够收取的赋税就越少。如果因天灾人祸引发较大规模民变,流民的劫掠会破坏耕种引发饥荒,民变极易从一地席卷全国。而财政被地主掏空的中央难以镇压民变,镇压失败就是亡国。】
秦念正在码字,就看到刘炟光速为耿恭平反,刘秀还询问了耿恭的身份。
看来群里将生卒年不详的耿恭定论为刘秀时期已出生。
也对,毕竟永平十七年耿恭就参与攻打车师,这时候的他只要成年,就一定是于刘秀时期出生。
“十三将士归玉门”属于不能提及的史实,加上不知道刘庄处于收复西域之前还是之后,秦念只能用“西域之变”提醒刘庄提高对西域的重视。
………
对于秦念骤然说回土地兼并,除了新入群的两朝外都已经习以为常——
这位秦皇就喜欢突然说些别的事情,再绕回原本的话题。
而当看完这段话,越是往后的王朝,就越是觉得毛骨悚然。
他们仿佛看到无数王朝覆灭的身影。
【刘秀:……朕受教。】
仿佛迷雾尽散,刘秀俨然看到没有王莽篡汉的西汉将走向何方。
无论皇帝是否是明君,当土地兼并严重到一定程度,社稷之亡就已无法挽回。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Y?e?不?是???f?????e?n?Ⅱ?????????????o???则?为????寨?站?点
没有天幕,无地的流民与隐户必然极易受到地方豪强的操纵。
自己是声誉榜名列前九的开国之君,三年后推行度田令,尚且遭遇“群盗并起”。
西汉末年若想度田,必将举步维艰,甚至可以说绝无可能。
只需等到一次契机,或是天灾,或是人祸,就必然出现席卷各地的民变。
即便此时的汉帝是明君,面对如此处境,同样无力回天。
【秦念:西汉亡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权贵豪富垄断官场,蠹虫庸官满朝。这是察举制的天然劣势,它必将走向举“贤”唯亲。而明前的科举制,由于教学资源极度不平衡,也终将步察举制后尘。】
【朱元璋:朕为防此事,只以四书五经命题试士,却使得官吏不识律算,亦是过矣。】
各朝这才明白,朱元璋不考律算并非无知,而是为了防止权贵豪富垄断官场。
但这般行径同样有大害。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