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笑川看着他的身影,摇了摇头,垂下了帘子。
……
……
人群越来越乱,喧嚣沸天,很多人想要挤入进来,街边的京卫们快挡不住。
长队离开后留下的空地渐渐被百姓围来,人群争先恐后,纷纷问怎么办。
荀斐派了数百禁军去拦,同时派人去调兵马。
朱岘已经没有继续了,因为声音被彻底被淹没。
现在朱岘垂着手坐在马车上,看着还在对账的大臣们,忽然想笑。
他抬头望向深黑夜幕,真的笑了,发自内心的会心一笑。
这些官员们,最大的有三朝元老,最年轻的不过才三十出头,所有人心里都不会不清楚,定国公府的那些所谓罪状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是,他们现在都在帮忙整理,归案,以及最重要的,便是见证。
“朱大人。”魏从事在旁边说道。
朱岘朝他望去。
“等下去喝几杯吗?”
“哈哈哈……”朱岘笑了。
他看向那些士兵,说道:“他们,会放过我们吗?”
他今日,是抱着必死的心来的。
“有他们啊。”魏从事朝那边的女童和少年望去。
朱岘也看了过去。
“不过很奇怪,”魏从事说道,“沈郎君身边居然一个随从都没有。”
“阿梨。”朱岘很轻很轻的说道。
“嗯?”魏从事抬眸看他。
“真厉害,”朱岘拍了拍一旁的伏罪书和告状文,说道,“我从来不信一个人到底能神通到何种地步,自打见了她,我信了。”
这些证据,都是女童整理出来的,千丝万缕,逻辑清晰,巨细靡遗。
不说她耗费的时间,便是这行文的功底和精炼的表达能力,朱岘叹服。
第401章 不哀不悲(一更)
陆续有大臣受不住寒冷,回去了马车。
卞石之和潘堂峰等官员们用魏新华带来的笔墨伏在账本上撰写文章。
安秋晚和江平代他们还在大雪里跪着,双膝发麻冻痛。
从头至尾,除了在各类文书里面念及他们的名字,实际上并没有人跟他们说过一句话,包括在这里的宁嫔,也无人去过问。
几个同安秋晚一样位高权重,且头发花白的老臣们偶尔会朝安秋晚看去,不胜唏嘘。
卞石之最先起身,将手里的文书交给朱岘。
朱岘忙下得马车,双手郑重接过,但见上边所写文字,文章标题是《寄天下圣贤之书》。
“谢大人。”朱岘说道。
“我有一个学生,现今在宜安,他著作颇丰,近年有意编写大乾史论,今日这些文章,朱大人可交给他,”卞石之说道,“他姓方,单名窦。”
“好,多谢大人。”朱岘感激道。
“至于朝廷里史官们所写的那些帝纪列传,”卞石之拢眉说道,“至少现在不宜。”
朱岘点头:“是。”
又一位大人过来,将手里的文章交给朱岘,上书标题:《夏国公哀辞》。
朱岘谢过。
卞石之没有离开,随意看了眼朱岘手里的文章一眼,说道:“朱大人,其实夏家于你并无交情,你今日之举,不怕身家性命尽毁吗?”
朱岘一顿,说道:“怕的……”
“那你何故还要来?”
魏从事抬头朝朱岘看去,几位大人也都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