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沿途百姓的建房风格等。

他当时还以为是太子年少,对外界的好奇心重,才想听他讲讲外面的世界。

如今再回头想想,才发现这可能是因为太子才是真正负责打理国家的那个人,所以他才会更关心各地的民生情况。

可是就算发现了真相,不得不接受现实,何昌逸也只能与门下省的其他同僚们一样,对真相保持缄默,连在给家人的书信上,都没提及半句,就当自己从不曾发现过什么。

唯一变化就是做事更加认真仔细,更加用心,不想再因出错而被训斥。

他理解不了自家那位皇叔敢让年幼的儿子为他执掌朝政的心态,但是何昌逸十分确定,他已顾不上在乎面子,只希望自己表现得不要太差劲。

虽然真相将他打击得不轻,可是先被沈卓打击在前,有一再有二,接受自己不如人的事实,好像并不难。

何殊不知道,也不在意得她另眼相看的沈卓与何昌逸,都已知道其实是她在执掌朝政的真相。

毕竟选择将两人放到门下省,她就没想过要瞒着这两人。

反正她已年满十四岁,大安现在整体是呈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不比她还几岁的时候,让人知道真相,会感到匪夷所思,还会觉得不靠谱,实在有损皇权威信。

又到将要收玉米的季节,去年的几千粒种子,共收获近四百斤左右的玉米。

这四百斤玉米在今年种了一百多亩地,因为不惜人工与肥料,种得十分精心,出苗率高,长成率也高,眼看这一百来亩地,肯定能迎来大丰收,何殊的心情十分好。

总算舍得让人将东宫种的玉米掰下一些煮熟,打算尝个鲜。

新作物尝鲜,哪怕已经种了上百亩,何殊也舍不得敞开肚子吃。

农务司那边分十个,东宫分八个,宫里分十个,阁臣那边分五个,在京中较有地位与分量的王公与勋贵们共分八个。

加起来共掰下四十多个玉米棒子,哪怕已种了上百亩,也让何殊颇为心痛,毕竟算下来,这四十多个玉米棒子留到老后,可以种好几亩地。

不过即便如此,有资格分的人,也都只是分一小块尝个味的样子。

皇后与正宁帝、太子三人,分得稍多些,每人加起来有半根的样子。

可能是因为分得少,才会显得特别稀罕。

哪怕正宁帝早知道这东西现在种得有百余亩,一亩能收几千根玉米棒子,听说煮熟的玉米送到,还是迫不及待的起身上前想赶紧尝个味。

何殊也很期待,此时想吃玉米的心情,与前世对玉米的品相与味道挑挑捡捡时的心情相比,可谓是截然不同。

两人站在旁边的桌子前,看着汪林打开食盒后,正宁帝亲手端出盒中的一个大盘子。

就是相较于品相极其精美的瓷盘,上面整齐摆放着的几小块玉米,看起来着实有些寒酸。

沈卓与何昌逸奉令抱着案卷被带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皇帝与太子,还有御前大太监汪林,三人都围在一旁的桌子前,说笑着什么的场景。

见到两人,正宁帝放下手中的盘子,笑呵呵的说道。

“把东西放到案上就行,过来吧,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难得太子大方一回,让人掰了些玉米让我们尝味,你们也一起过来尝口。”

两人放下手里的案卷后,赶紧谢恩并推辞。

“父皇说得对,算你们有口福,正好赶上,也可以尝尝这玉米的味道,不必推辞。”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