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每一次试水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苏沉,你在选《花白河岸》和《银色时刻》的时候,问过我的判断。”
男人罕见地点了一根烟,在夜色里深呼吸又屏气。
“以我现在对市场的认知,我选《花白河岸》。”
它是目前最符合他全部要求的作品。
从阵容到制作能力,从宣发到情节商业性,一切都处在最良好的预判里。
“可如果我选错了,我是在搞砸你第一部转型作品。”
“现在合同都还没有签,苏沉,你要不要再慎重考虑一下?”
青年夹走他指间的烟,垂眸吻了一口,任由低郁烟味将彼此沾染。
“你不用把这个当作豪赌。”
蒋麓凝视着他。
“为什么?”
苏沉合上《花白河岸》的剧本,闭眼静了很久。
他并不确定自己准备好了没有。
可就像游鱼需要河流那样,他始终在等待着回到剧组里,哪怕是最普通不过的小剧组。
能否继续成名,还能在所谓的娱乐圈里红多久,好像都并不重要。
“蒋麓,说起来很奇怪。”
“我现在再拍戏不是为了红,也不是为了拿奖。在名利场上,我几乎没有什么欲望。”
“哪怕你选错了一次,五次,许多次,都不用后悔。”
他睁开眼,低声道:“我接戏,像是为了活着,为了继续呼吸。”
是十年剧组生活骤然戒断后,无可选择的替代疗法。
……这绝不是什么好兆头。
第148章
很快就到了进组的日子。
苏沉第一次去籍安, 习惯性穿得很单薄,到了当地被强风刮得脸皮生痛,在车里裹着毯子往外看, 连树都被吹得跟充气人一样枝桠乱晃。
这里正在大力扶持影视行业, 新建两年的大嘉影视城不仅租金便宜、设施完善, 而且环境布置囊括几乎全部剧种,是近年来很受欢迎的取景地。
他大概是在走进这里时, 很快就明白,一切都不一样了。
改变的不仅仅是剧本和合作伙伴们。
全国独占影视基地的,这些年来只有《重光夜》。
而更常见的情况, 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剧组,共享同一个影视城,如同租借单车那样用几个小时交给下一组, 休整好再来拍一趟。
他还在幼时, 很短暂地跟随蒋麓体验过这样的拍戏生活。
那时候他还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但意外地被带去演了一趟小乞丐。
正如彼时彼刻。
汽车开进影视城时,东街的民国风情街正在重现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假洋鬼子生气地挥舞着马鞭,高处还有人在吹着小号。
西街是明清风格的老古城, 摄像机高高悬挂在半空, 拍摄军队凯旋时马蹄飞溅尘土的画面。
供演员休息的房车停在路边, 有的会用大字写上‘XX剧组专用’之类的字眼。
边沿的墙壁挂着大而模糊的海报横幅, 宣传今年哪几部即将上映的好剧要登上各大卫视。
从一月到四月,他们拍完了《花白河岸》,速度快到足够回学校继续接下来的课程, 以及准备年度的汇报演出。
这部爱情喜剧的拍摄难度, 足以让人长长缓一口气。
苏沉面对女主角时, 戏外青涩温和,戏内深情含蓄。
状态转变之好,足够让场内场外的人都随之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