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赵虎头一时水深火热,好在,市舶司所在胶西县离州城不过百里,若是车马快一点,一天就可以到达,就算赵老爹一路拖延,走走停停,在第三天中午,还是到了。

赵虎头还是第一次来市舶司,做为北方唯一的一个通商港口,它坐落在一个叫板桥镇的地方,这里临着大沽河在青岛港的入海口,算是一处“侨区”,有大量的外商在此置地定居,极为繁华。

大宋河北、西北的贵重货物,大多数会在这里中转送至南方各港,东南的海运货物会在这里的卸货,阿拉伯、印度、东南亚运至大宋的商品,常常也会在这里转运至辽国上京,高丽、日本的海船更是把这里做为第一站。

按赵仲湜的说法,隔壁登州一年财税只有五千多贯,而密州靠着市舶司,每年能有三万六千多贯的收入,这还不算其中博卖的收入。

“什么是博卖啊?”赵虎头虚心请教。

“博卖,就是有的货物只能卖给朝廷,然后由朝廷专卖,就如象牙、宾铁、珊瑚、玛瑙、乳香这些,都是只能按固定的价格卖给市舶司,由市舶司销售,不允许私下买卖。”赵仲湜提起这事就很难受,“就算如此,最好的珊瑚,也是买不到,那是要给官家的。”

若是私下与海商购买,就是大罪,超过一百文就问罪,哪怕他是宗室,一样少不了麻烦,所以他才起了自己出海的心思。

赵虎头若有所思。

“走,爹爹这就带你去看个热闹。”赵仲湜也不提先去落脚,才一到镇上,就抱着儿子走进了市舶司的衙门。

市舶司的衙门占地广阔,热闹非凡,很多海商的货物便直接堆放在露天的场地上,其中不乏名贵之物,不少外国人操着一口带着口音的汉话,和小吏们争的面红耳赤。

“这些都是一两艘船的散户小商,那些有数十上百船的大海商,都是在衙门的内院交易,来,我们进去看看。”赵仲湜起了兴致,带着儿子走过宽阔的场地,两名亲随和山水姑娘都跟在后边,一起进入。

入了内院,这里有一处宽阔的内厅,衣着华贵的大海商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亲近交谈,也有一些海商,在厅内放了些样品,坐在一边,偶尔吆喝,仿佛的卖菜的商人。

“外邦海商之间偶尔会相互交易,这个市舶司不管。”赵仲湜向儿子解释道。

“那他们买卖都是用以物易物吗?”赵虎头好奇。

“若是大食、锡兰(阿拉伯、印度)一带,多用丝绸、瓷器交换,若是辽、高丽、倭国,则喜收我大宋铜钱。”赵仲湜略有自得地道,“辽国倭国,皆番邦蛮夷,国小民贫,无力铸钱,国中只能用我朝钱币交易,让我朝威加海内,名扬四方。”

你货币外流还这么骄傲的么!

赵虎头略微磨牙,故作天真地道:“那爹爹,他们把钱拿走了,我朝用什么钱啊?”

赵仲湜一滞,轻咳一声:“这,朝中有发交子、前些日子,蔡相也上书陛下,新铸大钱崇宁、大观通宝,一钱以当十钱。”

赵虎头天真地问道:“可是那些人,会认这种大钱吗?”

这是什么垃圾法子啊,货币流出国外造成钱荒,你在国内发大额货币搞通货膨胀?

赵仲湜有些恼怒道:“这是大人的事情,你还小,别管那么多!”

赵虎头撇撇嘴,不说话了。

而这时,赵仲湜已经看到了熟悉的珊瑚商人,立刻把孩子交给了婢女山水,让她看着孩子不要出衙,便上前询问有没有新货了。

赵虎头终于得到自由,他和山水对视了一眼,山水便牵着他,在这里物色起目标人物来。

-

“嘶哈——”吴仲用力吸气,又放了一粒花椒,让那花椒的麻感压制着上颚的肿痛。

他身形微胖,戴着纱帽,守在自己那几株漂亮高丽参前。

做为高丽国海州吴家的嫡系,他主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