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朝廷大兴文风,可是却没有那么多的职位来安置这些十年寒窗,饱含家人期待的学子,”赵士程看着小舅,平淡地问,“当年张元在朝中屡试不中,穷困潦倒,一怒之下,投奔李元昊,好水川一战剿灭宋军数万,助其建立西夏,至此,朝中开了特奏名,收罗那些考了几十年不中的学子,免得他们投奔国外,可对?”

张元这事,种彦崇当然知道,自然哑口无言。

“人读了书,便有了野心,若朝廷没有足够的出路,他们便会自己去寻出路,”赵士程淡然道,“这才是朝廷冗官的根本原因,明白了么?”

种彦崇恍惚半响,突然道:“所以,你要让人读书后,不只是只能做官,而是要有其它的出路,所以才会推行这夷书?”

赵士程其实还想给他普及科技的重要性,但今天已经讲的很多了,其它的,可以下次再说,便点头道:“差不多吧,你想,若要学习这个,才能为官,是不是就可以给更多学子出路?”

种彦崇怔了许久,突然俯身一礼。

“您说得对。”

是他太蠢,这么长时间,竟然只把虎头当成是奇人,惋惜他不是皇子。如今想来,那位皇帝,若成了他的父亲,才是耻辱。

他不是奇人,他会成为大宋,成为整个天下的圣人。

第48章 我心中的第一

九月初六时, 日照镇工作的人手又多出了六十余户。

这些人来自河北路的邢州,因为那里的黄河水又决堤了,许多流民无家可归, 加上土地淹没后, 两三年都会减产, 无法生活的佃户们,也被宗泽找办法聚集起来, 一起打包到了这新的镇里。

这里边有许多老弱, 但依靠着青壮们每天上工, 再去海边捡些海货, 钓些小鱼, 也能堪堪维持一家人的最低生活。

但这引来一些麻烦, 王洋发现那些上工的青壮们总是偷拿炊饼给家人, 导致一些没有家人在旁的工人们极为不满。

王洋于是规定不得将炊饼带出工地,同时,他给那些老弱之家分了些轻省活计, 让她们去和泥、挑捡煤块,给工人们浆洗衣服, 同时也给少许薪酬。

一名妇人也想跟着青壮们挑泥, 被王洋拒绝了, 她急得给王洋跪下磕头,王洋于是表示,她如果跟得上最弱的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他就会把她收下去。

让王洋意外的是,这个妇人挖渠的速度能排到前几位去, 挑起担子来也十分麻利, 一点都没有拖后腿。

王洋于是同意了她的加入, 但没想到这口子一开,有十几个妇人都要闹着加入,王洋略后悔,但还是硬着头皮,让通过考核的妇人加入了。

然后就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也闹着要来,王洋头大如斗,最后无奈之下,直接按工付酬,想来的都可以来,挖多少框土,计多少钱。

于是天下太平。

就是每个月伙食量一下就上去了,尤其是那些十来岁的小孩,那是真能吃。

王洋心痛得不行,但终究不忍心赶走那些孩子,只能每天绞尽脑汁,想着怎么降低成本,把伙食上的赤字给平下去,生活极为不易。

不过也有好事,建筑这个行业,只要材料和人手足够,那修筑速度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