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长的书信,赵士程有些头痛地摸了摸太阳穴,这信一如往常,声情并茂,就是内容一如既往,满篇写着要钱。

但舟儿啊,今时不同往日,钱没那么好给了啊!

赵士程亲手给爱徒写回信,他如今已经是太子了,钱不能只用来供给基地和辽东啊,还要孵化新的产业园区,这工程可就大了。当初辽东一个崽儿,怎么喂都能喂饱,现在家大业大,花钱地方多了,你万万不能再如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这次就算了,钱我给,但省点花,可要记得啊!

写完这封信,投递出去时,赵士程是真心希望舟儿能记得的。

但他也明白,无论如何,辽东的钱得给,他们钉在那里,辽国的苟延残喘时间就能大大延长,给大宋一个缓冲。要是没了辽国,金人现在要是分几路军南下,以如今河北那局面,东京城该被围还是被围,最多不被攻下而已。

现在工坊和山水他们支配的钱,就相当于是他内库,可以随意动用,不需要户部批准。

他现在在纠结另外一件事情。

要不要花钱出海。

不是他步子太大,也不是他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而是工业化和航海就是这样,需要时间孵化。种子越早种下去,收获得便越早,而种下去后,需要的是呵护,不去碰它,让它自然成长,急不来的。

航海这种事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花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百年的时间一点点摸索记录航线,那要是一个岛一个岛地趟过,每个海岸线都要让小船放石头去测量,哪里有礁石,几月份是什么风,有多大,岛上有什么方位,都是要用人命去丈量,用岁月去记录,最后化一本厚厚的航海日志,做为一个家族的镇族之宝的。

不存在那种你派一只船队,他们就一路无风无浪几万里,顺利到了顺利回的船队,那种会在梦里出现。

所以这事必须越早做越好,而如今大宋的船可以说是天下最好的远洋海船,指望他们自己去探索新航道不现实,必须有国家长期支持。

如果能组织一支船队,顺着洋流去到中美洲,找到土豆和玉米,带回一部分黄金,那么大宋的钱荒、粮荒和天灾都能得到缓解。

另外南美的黄金白银还能积蓄出一笔工业化的初始资金,但这种事情,用国库的钱,必然会招来反对,可花他自己的钱,那就得砍一个手下的配给。

唉,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第211章 要记得啊

赵士程当然不是要立刻开新地图, 他只是要抽一点资金,把航海事业往美洲的方向点一下,他并不是要培养船队, 而是悬赏囤积东南方向海域的海图。

因为大宋的海运非常发达, 却缺少一样极为关键的东西——“探险船队”。

这种以两三小船组成的船队战功赫赫,无论是非洲好望角, 还是美洲大陆, 又或者南北两极, 甚至土豆番薯橡胶都是由他们寻找带回, 当时西方的政府是有明文规定,只要带回了以前没有发现或者不认识的植物和航线, 就可以直接去政府领取巨额的奖励。

所以,这些东西是真的得投, 因为探险这事,和儒家其实是相悖的, 如果不去投入,那么, 这片土地的人对安稳的本能渴求, 会让他们长年困守在这片土地之上。

赵士程其实最想的是去占领日本的石见银矿,那个世界最大银矿立刻就能解决他的资金问题,但遗憾的是, 那个银矿是四百年后才被发现的, 他只知道名字却没有记过坐标, 就算去了那里, 他不可能找到, 因为矿是埋在土里的!

再说如今日本的地名和后世的地名根本不一样, 在密州时他和东瀛的海商询问过了, 人家为了做生意,极为努力地收集了一年的消息,还是根本找不到“石见”这个地方。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