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要是邸报内只有从京城下达地方的内容,那么长此以往,邸报模式和发行难免会变得呆板僵硬和空洞。
所以邸报得有来有往才行,只有信息流动起来,才能一直为邸报注入活力。
“陛下,您看这份消息。”负责邸报的余川特地给池云亭送来一封信道。
不仅是因为那封信是周生这个故人写的,还因为周生信里面的内容。
信的开头,周生先是说明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为了跟池云亭套近乎,而是为了更好的给池云亭说明情况。
周生目前正在西北一处的小县城,那个小县城是出了名的穷和破。
这是因为那个县城的百姓们太懒吗?还是上面没有试着扶持过?
都不是,那个县城的百姓们并不懒,而是无论他们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富裕的起来。
也不是上面没有扶持过这个破旧县城,每年上面也会拨下专款,让县衙发展县城,可是那个县城就是死活扶不起来。
究其原因,是历任县令的不作为,他们接了来自上面的专款,也就上面视察的时候,才会稍微拿点钱出来做做面子工程,其余的钱都进了他们的腰包里,或者被他们用来打通上面渠道,让上面不再追究此事。
至于治理好县城,是没有的,因为好像只要当一个好县令,就会吃了大亏似的,以至于后面的县令也跟着摆烂,这股风气不知什么时候兴起,等周生被分配过去的时候,已经根深蒂固。
而百姓们,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朝廷还会给拨专款的事,自然也就无从愤怒。
“看看,这就是欺上瞒下,可笑满朝文武,一个个的说天下海清河晏,这是想把我当成傻子糊弄呢。”池云亭不怒反笑道。
要池云亭不是从民间来,不是穿越者,接受过信息大爆.炸,他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帝王,只怕真会在满朝文武的马屁中飘飘然,从而认不清自己的斤两。
当然历届帝王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比如亲卫。
可是那样就能掩盖满朝文武的失职,以及官官相护的现象吗?
第174章
一个现象之所以能够维持那么久, 一定是它暗中的力量大的超乎想象。
对方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而已,为什么能够做到只手遮天,并欺上瞒下?
下面的是百姓们,对待朝廷政策不懂情有可原。
可是县令上面的官员, 就不信没有发现问题的。
可是他们也没有作为。
诚然直接贪污的官员可恨, 但是冷眼旁观和助纣为虐的官员,同样是恶。
对于朝堂百官而言, 西北偏僻县城连个小虾米都算不上, 以他们的职位,处理的无一不是朝中大事。
是以当第二天, 池云亭在朝堂提出这件事, 朝臣们还不以为然,“陛下,县城发展不起来,未必是历届县令的原因啊。”
“也许是地势导致, 让那处穷山恶水,历届县令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能在京城为官,并位列朝堂的,就算那个县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