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5(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他们分的是正规两居室,南北通透,有卫生间天然气有暖气,比住平房舒服得多,当然要马上搬走。

这一世陶芋比上辈子柔和得多,可能是方晋南支棱起来,可能是两人工资都多,她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倒是收敛很多。

不需要指望老宅,兄弟不需要争夺资源,方芳在这儿住了一年多,她也没说过什么难听的话。

欢天喜地收拾行李物品的时候,她甚至说:“等我们搬走你们住得就宽敞了,其实咱们住一块儿也挺好的,还能做个伴儿,你说方芬去上大学,平时就我们两口子,也怪没劲的。”

姜铁梅也乐意他们去住楼房,说:“你们快搬走吧,我们住平房也挺好,把房间给我们腾出来,宽敞。”

“初迎你们是等小赋考上大学再搬走吧。”陶芋问。

初迎回答说:“是,等方芳考上大学爸妈也跟我们一起搬走。”

老两口不想搬走,舍不得住了多年的房子,舍不得老邻居,但他们跟初迎一样,也想要住四合院!

儿媳妇有能力买大房子,他们要跟着去享福,他们也想知道一家人住独门独户的房子是什么感觉。

儿子儿媳在外面忙,他们要给做饭做家务。

等陶芋一家搬走后,老头老太们又凑在一块说:“就搬走两家,这大杂院显得清静多了。”

“都搬走住楼房去喽。”

“别的大杂院也有搬走的,房子租给别人住,老邻居慢慢都得散了。”

——

方晋南两口子有了房,不用再倚靠老宅,初迎就想要建议方晋北买房。

涉及到老宅,初迎是儿媳妇不太好指手画脚,得先跟方戬商量。他们夫妻俩名下有房,这些年方戬压根就就没考虑过分房的事儿,他不知道初迎为啥把房子看得这么重,甚至要建议并未回城的方晋北买商品房。

初迎记得京城九八年的房价,毕竟九八年取消福利分房,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时候平均房价是四千多。

现在是九七年,房价也差不多。

在哪个年代想要买商品房对普通百姓都很难,一般拿工资的人家哪能攒下那么多钱买四千多一平米的房子,等到九八年,回龙观、天通苑这些在人们看来特别偏远的地方的经济适用房都得两千多一平米。

但他只有一个坚定想法,那就是初迎经常看报纸预测各种未来走势;初迎关心身边所有的人,随时会拉一把;初迎说得都对;初迎的建议一定得听。

“你跟他说,可商品房多贵啊,他未必肯买。”方戬说。

“我给他提建议,买不买是他的事儿。”初迎说。

趁着方晋北到京城送枸杞跟药材,初迎把方晋北叫到夫妻俩房间,初迎拉着方戬跟他说买房的事儿。

她说得直白又残酷:“你要想让方芳考京城大学,一直留在京城,你最好给她买房。咱爸妈有这五间房,大哥大嫂跟我们都不会住,方芳可以住,但这房毕竟是爸妈的,不属于三个兄弟,要是父母愿意把房分给咱们,也是兄弟三个分。

我们跟大哥大嫂都有房,你没有,我建议你有头有钱的话买房,即便你不买房通货膨胀这么厉害,你手头的钱也会贬值。”

方晋北惊讶得半张着嘴,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想的是回来探亲就跟父母挤住在一起,要不他有钱住宾馆也行。

确实是大哥、二哥都有自己的房子,他没有。

他确实想让方芳留在京城,他跟那贺雅在内蒙做生意就可以,可他们小家庭没有自己的房子。

方晋北比初迎预想中好说服得多,说:“那咋办?我买房去?可房子挺贵呀。”

初迎说:“说不定以后会越来越贵呢。”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