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谢老爷暗自吃惊,只是怕惊到好不容易开口的女儿,面上并不表现。

他又问:“先前的诗,真是你自己作的?”

谢小姐点头。

“今天你本来也不想说话,但你发现为父为难,担心为父是作不出诗,为了帮我解围,才破例出声了?”

谢小姐又点头。

“可是我从来没有教过你如何作诗,你是如何学会的呢?”

谢小姐再度说话——

“娘每日午后会读两首小诗,我在旁边能听得见。感觉作诗只是将一些好听的词组合起来,稍作对称,另外最后一个字发音需要相近而已,有什么难的?”

谢老爷心里又暗暗吃惊。

作诗所讲究的,自然没有这小女儿说得那么简单,只是她才三岁,且因为哑疾尚未启蒙,能理解到这个份上,已是罕见。

但话说到此,谢老爷心中疑云已密。

他问:“既然如此,你明明可以说话,为何始终不开口?莫不是院中有哪个丫鬟婆子欺负你?”

说到后一句,他话里压不住地带上一丝怒气。

然而谢知秋只是皱眉,说:“我不喜欢而已。”

顿了顿,她才解释道:“我有记忆以来,常听到院中的人聊天,他们说的内容都是王家如何如何李家如何如何。

“这些人喜爱议论,仿佛多生了几双眼睛在别人身上,哪怕是他人一句无心之言,也要被反复推敲猜出个所以然来。

“既然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会传到我耳中,那么与之相对的,我说的话或许也会传到别人耳中,说的话越多,越容易落他人口舌。

“祸从口出,多说多错,不如一句不说。”

谢知秋这么一个小女孩,说起这样的话来,神情十分淡漠。

然而谢老爷一听,却愣了。

无论如何他也想不到,一个小孩会有这种想法。

谢知秋的想法或有偏颇之处,且她就真因此一句话不说未免太过夸张……可这话中的道理,却一点不错。

世俗有言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世上并非人人都心存善意。

一句随口之言,指不定就会被存心者歪曲臆测,更有不少无聊看客唯恐天下不乱,尤为喜爱闲言碎语、造谣生事,哪怕无论真假的小事,他们也要添火加柴,只要烧得热闹,便无所谓是非曲直。

然而,一句“祸从口出,多说多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多少英雄豪杰历经沧海,对这些道理心知肚明,仍管不住自己的嘴,折在这逞口舌之快上。

而他这三岁多点的年幼女儿,居然真能想到做到,从小半句话不曾说出口。

原来她果真不是哑巴,反是太过早慧。

谢老爷惊愕之余,对自己这小女儿也多出几分审视,与她说话竟不自觉地认真起来,不再将她单纯当作无知孩童。

谢老爷宽慰她道:“你想得或许不错,可他人若真想生事,并非你不言不语就逃得过。

“你看你自小不说话,就有不少人当你是哑巴,传得到处风言风语。

“这些年,我与你娘可听过不少风凉话,有说你命里带灾的,还有说我与你娘上辈子不积德的……许多人都想找个理由,寻别人的不痛快。”

谢小姐若有所思。

谢老爷想了想,又问:“还有……你先前说的那些喜欢四处论人家长里短的院里之人,莫不是你母亲身边的张妈和院里那些个小丫鬟之类的?”

谢小姐点点头。

谢老爷一叹:“我想也是。”

顿了顿,他道:“秋儿,你不必对她们的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