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那时候每一次的来往都让她觉得新鲜和与众不同,竟然从未感觉到乏味。

她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也知道一定是个大佬,因为那人解答难题的思路特别巧妙,切中肯綮,步骤简洁有力。

宁岁当时就想着要勾搭一下对方,便向他私聊请教问题。

一开始是没有回复的,大佬超高冷,估计同时收到许多陌生人的私信,也不大看得过来。

后来宁岁复盘南京培训题的时候,其中有一道题她拿不准能不能用另外一种做法,又想起大佬之前在主页解答过类似的题目,就把自己的试卷拍照发了过去。

大概等了好多天,她都以为这条私信石沉大海了,没想到起床却收到回复。

Nathan:【嗯,集合元素和集合的归属关系视为一种二部分图,就可以用Katz—Tao不等式直接求出来,比用赫尔德变形更简单。】

宁岁似懂非懂,又追问了几个问题,对方都平铺直叙地解答。

虽然条理清晰,但她也不好意思多问,怕耽误人家时间,便匆匆道了感谢。

本以为这段对话应该不会再有后续,谁知对方却回道:【怎么想到这种解法的,这和标准答案不太一样吧。】

宁岁解释:【是之前有人给我讲过。】

顿了下又补充:【我觉得这样很巧妙,相当于把原不等式当作了固定起点长度为三道路数量的下界。】

过了一会儿,Nathan语气悠悠地回:【我也觉得这样相当巧妙。】

宁岁受宠若惊,踌躇了片晌,鼓起勇气问:【那我之后还可以再找你问题吗?】

他说:【行啊。】

从高二到高三这一年,他们之间联系的频率虽然并不繁密,但确实从无间断,即便时间拖得再长,她也知道对方一定会回复,这一点是让她心里觉得很踏实的地方。

但遗憾的是,到后来高三上学期中后段,他们就没有再联系了。她也变得很忙很忙。

宁岁睫毛低垂,思绪不由得有些游离。

她轻抿了一下唇,掏出手机,盯着屏幕看了片晌。

循着之前的记忆,宁岁敲击键盘,在网上搜索当初那个数学答疑坊的链接。

Leonhard Euler,以欧拉的名字命名,让人感觉无比亲切。一年过去,里面的数学迷们还是很活跃,几乎每一分钟都有人发帖问问题。

宁岁清晰地记得自己当初设置的账号名是1212椰子,很草率,是以南京培训倒数第二天晚上的日期和她的小名作为命名。

那天她印象很深刻,因为觉得培训的时间过得很漫长难捱,所以特地看了日历。

后来从教室晚归,看到天空暗蓝,雪夜静好,那时地上仍能踩出绵软的落叶声,橘色的路灯暖光四溢,一盏挨着一盏——

可能是这个画面太难忘,也可能是为纪念16年以来第一次离家远行,总之,宁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注册账号的时候,这个日期自动从脑子里跳了出来。

但她实在不记得密码,尝试了几个以前常用的,都提示不正确。

本来也只是心血来潮上来试一试,宁岁也没有太抱希望,索性退了出来。

喜洲古镇有个著名景点叫转角楼,几人一早起来就在那里合了影,并在镇上逛了一下。

添加书签

域名已更换 尽快用新域名 看发布页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