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朱厚熜也皱眉,有些不满道:“这也太早了吧,阿姐怎么也要留几年。”
“这还早?正经人家的姑娘十岁就开始议亲了,之前是因为你父王的病才一直拖着,去去去,这没你什么事儿,大人说话小孩子莫要插嘴。”蒋氏是个明快人,即使对唯一的儿子也实行铁棍教育,朱厚熜不敢反驳,只能气哼哼地坐回去,顺便还对一边偷笑的冼如星翻了个白眼。
清了清嗓子,冼如星缓缓道:“娘娘,我观郡主命格,是个有后福的,所以这亲事不如几年后再说。”她虽然不清楚福安以后怎样,但对朱厚熜的未来却一清二楚,想来公主怎么也比郡主嫁得好些。
蒋氏得到答案,心里已经有了决断,如此便暂且不提。
临走前,冼如星又看了看纤纤弱质的福安,一咬牙还是开口道:“娘娘,按理说贫道不应掺和王府内宅,但深受您一家恩典,有些话还是不得不讲。”
蒋氏一愣,不明道:“仙师但说无妨。”
“我观郡主病骨支离,但又没什么大毛病,想着平日多走走就好,可是郡主又有缠足,气血难免不通,长此以往,怕是要步了老王爷后尘啊!”
明代女子裹小脚已经十分普遍了,是否缠足甚至成为社会地位.贵贱等级的标志,并且不同于前朝只需要将脚缠得纤巧些,还追求要裹成角黍形状。前些日子,就连寿姐儿都要开始裹脚,对此现代人冼如星表示深恶痛绝,所以特意将话往严重了说。
果然,提到老兴王,蒋氏面色大变。她因为出身将门,小时候是没有缠足的,因此在京城没少受人笑话,所以早早就给大女儿安排上。直到今日听见冼如星这般言论,方才觉得一阵后怕。
朱厚熜对此不是太懂,但见冼如星说了,也命令赶紧给自家姐妹放脚,以后兴王府内再也不许提“缠足”二字。
好在福安因为身体太不好,身边丫头婆子心疼,缠足带总是放宽几寸,所以脚掌虽然无力,但还没怎么变形,日后多锻炼锻炼估计能恢复。
蒋王妃觉得愧对女儿,以后也表示不会再拘着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于是活了十几年,突然间获得自由的福安郡主一下子茫然起来。
第15章
又是一年晚春,安陆的天气逐渐暖和起来,路上的行人变多,各种小商贩也都趁着这个机会出来摆摊卖货。
自打半年前州府消灭了宁王造反的军队,整个安陆的面貌大为改变。
明代虽然造反之事许多,但是绝大多数活不下去的流民百姓,像这种藩王起兵,实在百年难得一遇。之前安陆收留流民,大家朝夕相处,在得知他们是被宁王迫害后都不禁心生同情,所以这次打宁王顿生一股解气之感。
最最重要的是,此番出兵,出力的是流民,出钱的是富商官府,堪称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放到此时几乎是不可置信的。
老百姓们很淳朴,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激谁。于是在打了胜仗后,自发地为众人提供食水。
流民们受宠若惊,如此倒是使得一些人不太想回江西府了,觉得就此在安陆定居也不错。
他们之前靠着辛勤的劳作攒下一些钱,这次打赢胜仗又得了点赏赐,于是便纷纷开始在周边买房置地。
人口是衡量一个城市繁荣度的重要因素,加上跟宁王这一仗打得“凶名在外”,大家都觉得此地是一个治安良好,吏治清明的好地方。于是在安陆定居的百姓越来越多,来往的商贩也就变多了,各种岗位开始激增。
因为之前收缴了大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